浙江日报淳安11月2日电 天虽然下着雨,可淳安文昌村文化中心却挤满了父老乡亲,他们唱歌看戏、学书法学摄影,好不热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犹如和煦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在这文化的春天里,我们欢聚一堂,用热情的舞蹈演绎我们农民的现代风采。”随着报幕员声情并茂的开场白,一场由文昌村“油菜花组合”表演的舞蹈,拉开了2011年农村“种文化”培训辅导服务活动的序幕。
“油菜花组合”艺术团队由文昌镇的农村妇女组成,如今队伍已经发展到50多人。排舞、小品、歌曲、戏剧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被“油菜花”姐妹们用最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油菜花”从村这头演到村那头,从这个村演到那个村,从县里演到省城。2010年她们在全县农民文艺汇演中获得了金奖,在杭州市“潮人潮事”艺术演出赛中获得了“最潮人”奖,在中国达人秀选拔赛中晋级杭州赛区前三名……
“油菜花”能有今天,得益于我省蓬勃开展的农民“种文化”活动和“种文化”培训辅导活动。从2008年开始,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农村“种文化”服务基层活动,先后赴10个县(市、区),组织文艺专家老师对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和辅导,受到了农民兄弟的热情欢迎。
通过3年的努力,农村“种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得到明显扩大,农村文体队伍数量稳步增长,广大农民群众的文体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向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文艺技能辅导培训,把“送文化”转化成“种文化”,提升村乡文艺活动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好地把文化艺术留在农村、种在农村,进而在农村落地生根,真正使农村群众文化热起来、大起来、强起来,逐步由“盆景园”变成“百花园”,“示范园”变成“丰收田”。
今天,淳安县邀请的这批舞蹈、摄影、诗词、书法等文艺界专家走进文昌、走近农民朋友,通过分设4个场次,分门别类对农村文体骨干进行专门培训辅导。
上午,在文昌村文化中心广场上,一群村姑在跟着省文化馆舞蹈老师邵小眉学拉丁舞,在另一旁认真跟着杭州市文化馆王蓉蓉学排舞的“稻花香”的团员们说,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富裕了,大家也来学学城里人,乐呵乐呵,唱上一曲,舞上一段。
下午,省书协副主席赵雁君手把手教农民写书法,摄影家王芯克面对面教村民如何拍好身边的田间地头,诗人董培伦吟诗作文,教村民如何欣赏诗歌。
看到文昌村一片热闹的景象,省文明办副主任陈海良说,在农村文化活动中,不少农民群众还只是观众,当不了演员,农民群众的文化技能和文艺素养还相对比较低,这些都制约了农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和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省今年还将在20个县(市、区)开展培训辅导。内容以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器乐、书法、美术、摄影、球类、棋类等项目为主。同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需要,举行舞龙、龙舟、风筝、灯谜、雕刻、剪纸、泥塑、蜡染、刺绣、皮影、木偶、陶艺等各类农村传统民俗文体项目的培训辅导。各地根据本地农村需求,制订“菜单”,选派专业文体辅导老师,通过集中培训、下乡指导等形式,对农民朋友进行文艺技能辅导培训,把种子播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路线要走准,节拍要跟上,注意变化队形……”王蓉蓉看着满头是汗的村民说:“今天在文昌这个简朴的村乡广场上,我与农民朋友们一起找到了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