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昨天晚上,市民罗先生打来电话说,在市区望江路的瓯北渡轮码头,有很多电动自行车在非法载客,每当有轮渡靠岸,他们就一哄而上,造成道路十分拥挤,对行人也很不安全。
记者体验:一路提心吊胆 非法营运车主自知冒险
昨晚9点半左右,记者来到望江路瓯北渡轮码头,码头出口停着七八辆经过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车的后座都加装了踏板,并设有两块坐垫,最多可以载两个人。当有乘客出了码头门口,这些车主就卖力吆喝,没几分钟就能拉到生意。“三轮车和残疾车被整治以后没有了,这些电动自行车却冒了出来,生意很不错的。”同样在码头候客的一名的哥对记者说。
码头边上一家小店的店主告诉记者,由于白天有交警在这指挥,这些电动自行车都不敢过来,可一到了晚上9点多,交警下班了,他们就过来载客了。
开电瓶车的是哪些人呢?这样载客安全吗?记者决定体验一把,坐上了一辆改装过的电动自行车,要求去开太百货商厦门口。
车主是一名中年人,他告诉记者,需要车费5元。在车上,经过一番攀谈,车主告诉记者,他是安徽人,白天在一个服饰广场送货,晚上才出来载客,并说这里很多人都跟他一样,不是专门靠载客吃饭的。这车是他花了2700多块钱买来的,白天自己开,晚上载客赚外快。一个晚上如果生意好的话能有个百来元赚。一般都做到午夜1点多。
这名车主也知道他这是非法载客,冒很大的风险。他工作的服饰广场有个保安就因非法载客被抓过,车被没收,人也被拘留。不过他还是认为,晚上10点后,交警都下班了,还是有机可趁的。
当记者问他这种车是否安全?他说他开了很多年了,没出过问题。但记者坐在他车上一路上还是提心吊胆,由于夜深人静,车主开得飞快,明显感到车速快带来的车身的晃动,路上一遇到坎或者转弯处有被抛出去的感觉。
交警监管:难免出现“缝隙” 市民短途代步也是“问题”
今年6月1日以来,市区“四小车”整治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区重点整治区域内已难寻机动三轮车、无牌人力客运三轮车踪迹。但由于一些地段的基础设施短时间内难以同步跟进,一些人员便开始改用二轮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进行非法营运。
对此,从今年9月份起,我市有关部门开始加大查处力度,对在市区重点整治区域内电动自行车非法营运的,一律予以取缔。经鉴定属于超标电动车的,公安交警部门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依法拘留15天,罚款2000元,交通运管部门对非法营运的予以1万~3万元罚款。
市交警一大队相关人士表示,今年9月份以来,他们已查扣150多辆营运电动自行车,拘留40余人。此外,他们还组织10余人成立了整治小分队,尤其针对夜间、周末等空当时间进行严管。从出警的情况看,这些非法营运人员基本无驾驶证,安全意识差,闯红灯、乱调头、随意穿插、超载等交通违法现象随处可见,危险系数很高,希望广大市民提高安全意识,拒乘、共同抵制非法营运电动自行车。
但也有市民反映,夜间非法营运的电瓶车在瓯北渡轮码头的大量存在,与周边的公交车乘坐不方便也有一定的关系。
昨晚10点多,记者沿着望江路往江心屿渡口方向走,走了四五分钟也没看到公交站点。记者再往回走到渡口,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去往水门头站,一路去往朔门站。在水门头站,记者发现公交路线在晚上9点半后就只有一两条线路在营运。而从渡口走到朔门站则需要3分多钟,而且朔门站站牌上显示105路公交末班车是21点50分,3路末班车是22点10分。
这就无形中给了这些非法电瓶车以生存空间。因此,在采访中有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该考虑更加便捷的短途交通运输工具,打通市民出行的短途交通“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