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荷社区图书馆的装修风格,带有浓郁的中式书卷气息。
采荷社区图书馆与杭州图书馆、江干图书馆联网,可在三地还书,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借书和还书。
采荷社区图书分门别类,条理清楚,方便居民查阅。
杭州城西一家社区图书馆,图书虽然不少,但很少有人问津。
余杭区良渚一家社区图书馆,书架上的图书五、六年未更新,分类标签也破损不堪。但改作棋牌室后,却“人丁兴旺”。
杭州城西一家社区电子阅览室,8台电脑无人问津,目前,有2台已改作社区其他用途。
浙江日报11月20日讯(记者 吴煌 摄影报道) 11月10日傍晚,家住杭城采荷社区的余先生,拎着一袋书,冒着湿冷小雨,来到离家不远的社区图书馆。
《丰子恺全集》、《肯尼迪传记》……在邵逸夫医院工作的余先生,平时爱看传记文学,“现在,社区图书馆与杭州图书馆等联网,要看的书很全,很方便。”
锃亮的玻璃幕墙,崭新的复合地板,流线型的桌椅……记者走进采荷社区图书馆时,仿佛走进一家大型书店,馆内电子阅览室、自修室坐满了人。居民们静静地看书、上网、摘抄笔记……该文体中心负责人戴先生说,社区图书馆有图书1.2万册,加入了杭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杭州图书馆、江干区图书馆联网,搭建起网络信息平台。还有一台RFID自助还书机,凡在三地借书,可就近通过还书机还书,十分方便。
据了解,杭州绝大多数社区现在都建有图书馆。但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建在市民“家门口的书屋”,门可罗雀,名存实亡。如余杭一家社区图书馆,原本看书的房间,被两张棋牌桌代替,居民们结伴在此打牌、喝茶、聊天,背后4排书架积满灰尘。据管理员杨大姐说,这些书五、六年没更新,加上书不能外借,平时没人来看。
杭州社区图书馆的冷热效应告诉我们:社区办的“家门口的书屋”应当如何吸引居民?不是去改变其性质,使图书馆成为茶馆、麻将馆,让读书的人更少,而是要像采荷社区图书馆那样,以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化的服务,加以勤换书籍等措施,吸引广大居民前来静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