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茅家埠的旧事新景
说起茅家埠,我就想起南朝的一首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印象中的茅家埠,港汊蜿蜒,野趣盎然,透着的精神气儿,一如诗歌中的鱼儿,悠然闲适。
茅家埠在西湖之西,宋《武林旧事》记载,老底子在这居住的大多是茅姓人家,以采茶养蚕为生,同时,村口埠头又满布茅草,人称“茅家埠”。
那时,人们到灵隐天竺拜佛,先在湖滨雇条小船,一直摇到茅家埠,泊船登岸。人们向西仰望,只见远处天竺山双峰削立,形同“天门”,知道佛国圣地就在眼前,便焚香祈祷。
多数人会在茅家埠吃个素斋,再沿着“上香古道”直奔天竺、灵隐。沿途寺庵、斋堂、商铺鳞次栉比,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每逢上香祭祖时节,四面八方的人缘水而来,这一带更加热闹。
茅家埠的陶村长回忆,小时候听老人说,这里曾有一座庙,比灵隐还要大,是杭州城里最大的一座庙,后来被毁。
到清代,湖西水面渐渐淤浅,湖滨的船开不过来了。再到了上世纪40年代,从湖滨到灵隐开通了公路,游客们就都改乘汽车前往灵隐寺。
茅家埠的“上香古道”就这样逐渐沉寂。与此沉寂的,还有茅家埠村。
2003年,杭州实施湖西综合保护工程,重新开挖了曾被湮没的湖西大块水面,共0.7平方千米,其中就包括茅家埠水面。
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依旧还在眼前,推土机、挖土机,工作臂伸缩之间,天地换了新貌。
工人们在水边种下了很多芦苇,还有莼菜、菖蒲、鸢尾、水葱、凤眼莲,甚至连茭白、菱、荸荠也不甘寂寞,齐齐挤了进来。
如今,每到秋风乍起,茅家埠芦苇飘白。如果你乘兴坐画舫从外湖穿越杨公堤上的景行桥、隐秀桥进入湖西,芦苇荡里行舟,说不定还偶尔会撞上野鸭,扑棱棱惊起,直飞另一处水面。
曾经的上香古道,也恢复了,沿此漫步,去灵隐大概20分钟。
都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多了大块水面的茅家埠村,也恢复了以往的活力。
陶村长说,以前茅家埠村有上茅家埠村、下茅家埠村之分,在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村里居民户口的人都迁出去了,下茅家埠的村民则都被统一安置到现在的“茅乡茶居”居住点,只留下了上茅家埠部分村民,有400多口人。
政府对村民的房子统一改造,以前保笼电线乱拉,现在白墙黑瓦,幢幢都是江南水乡风情的小别墅。
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看中这里,和村民们商量着把房子租给他们。租金一年比一年高,现在茅家埠地段好的房子,一年要17万—18万元/幢,地段差点的,也要8万元/幢。
脑筋活的人,还开了农家乐。现在,没去过茅家埠吃过饭、喝过茶的杭州人,怕是很少了。当很多上海人、绍兴人周末赶到梅家坞喝茶的时候,聪明的杭州人,则“退让”到了这里,一样的龙井茶,一样的农家菜,却有不一样的茅乡水情,站在水边,从西里湖吹来的风拂起衣袂飘飘,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清秀、空灵起来。
目前,茅家埠的农家乐,已有40多家,成了整个西湖景区的经济龙头。
没有一样东西会永恒存在,但如若它足够美好,让人怀念,历史总有一天会轮回。茅家埠自南宋至今,八百年间的繁华轮回,就是如此。
茅家埠夏先生的酱鸭故事
夏先生,56岁,世代居住茅家埠——
茅家埠一带,老底子种很多水稻,边上还有龙泓涧,水多的地方,活食儿(指的是水里的虫子、泥鳅等)就多,养鸭儿最好,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鸭儿。
我小辰光,养过好几种:北京鸭,白白胖胖的;呆头鸭,背上、肚皮上的肉儿毛厚;水鸭儿,现在饭店里的“老鸭煲”,基本都用水鸭儿做的。
你不要看现在茅家埠很富,上世纪80年代前,也就小康以下水平。大家为了吃肉时间长一点,喜欢把肉、鸭儿腌来吃。
腌鸭儿的时候,辰光毛讲究。都说“三朝霜,一朝雪”,霜降天冷后,最适合腌鸭儿,天热的话,肉儿会酸。
我们家,以前一般会买个六七只鸭儿,肚皮剖干净,就浸到脚盆里。脚盆里,放好酱油,加点老酒。酱油一定要没过鸭儿的背,否则吃起来咸淡不均。
浸个5天后,捞起来晾晒。现代人讲究吃得要清淡,老早个辰光,我们却喜欢把鸭儿浸的辰光长一点,咸一点,这样才下饭。小小一口鸭肉,可以下一大口饭。
家家户户都会腌鸭儿,当大家都把鸭儿晾晒出来的时候,真当壮观。晾晒最好吹西北风,再太阳晒晒,几天后,鸭儿里的油就滴下来了,一滴一滴,黄黄的,像水晶,多好看。
半个月后,就好把鸭儿收起来了。再晾晒下去,鸭肉就要风干了。
你不要看不起小小的酱鸭儿,上世纪80年代,酱鸭儿还是茅家埠小伙子去“骗老婆”的行俏货。拿只酱鸭儿到丈母娘家,丈母娘就笑开了花。
到过年过节的辰光,酱鸭儿也是家里待客的上等菜。像娘舅这种重要的客人来,大人都会到灶头,去拿一只酱鸭儿。
茅家埠每户人家之间,也会串门做客人,有时也评评谁家的酱鸭儿做得好,谁家的做咸了,谁家的做淡了。但真正要子丑寅卯,评选出哪个做酱鸭最好,倒是没有过。
其实,谁家都有自己做酱鸭的一套。像我,做酱鸭的手艺从老爸老妈那里学来。
你问我,我的孩子会不会做?说起来就有气,每次我说要教他们做酱鸭儿,他们就说,到外头买只吃吃好了。
其实,外头买的,哪有自家做的好吃。现在外头的酱鸭儿,都没有我们以前的酱鸭儿好吃,想想,就要流口水。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不肯学做酱鸭,我想得很透,等再长大点,他们就自然而然会来学了,因为茅家埠的人从小吃酱鸭长大,到时我们老了,没人给他们做酱鸭了,他们总要自家学的。我当时,也是成了家后,向老爸老妈学的。
再过些天,我就要开始做今年的酱鸭了。
现在茅家埠不养鸭子,我会到九溪去买鸭子。我比较过了,全杭州,就九溪那边的菜场,鸭子最便宜,8—12元/斤,比城里要便宜5元多。
以前家里做个六七只,现在不这么多了,最多做个两只。因为平常另外吃的东西也多,肉啊虾啊,酱鸭也算不上好菜了。以前做好后,舍不得吃,现在做好后,想吃就吃。
所以啊,这样想想,也蛮幸福的,你看看从酱鸭儿身上,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多少大的变化!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陈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