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励农民闯市场”到“为农民系上安全带”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浙江创新
浙江智慧再次发力,迅速建立起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三位一体”为主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浙江现代农业被推上了脉动的前哨
市场化是浙江农业发展的原动力。但是,占据市场先导优势的浙江,却无法回避双层经营体制所造成的困境:如何将千家万户组织在一起对抗千变万化大市场,成为浙江必须破解的一个命题。
与一些兄弟省份相比,浙江的农业投入并不算大,但浙江的体制机制创新一直独领风骚。浙江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时候比资金投入更重要。
2008年,浙江在全省范围作出部署,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给力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当一些省份还在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筹莫展的时候,浙江已构建了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组成的共18262名成员的新型农技队伍,由责任农技人员联村包户、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也因此全面铺开。
农产品营销,尽管没有正式列入“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但浙江近年来十分重视,建起了一个以信息化、品牌化为标志,以会展服务为平台的服务体系。
“农民信箱”是农产品营销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作为“农民信箱”的创造者,原浙江省副省长,现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茅临生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他认为,市场经济时代,政府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目前,农民信箱已经拥有实名注册用户247万户,其中普通农民注册用户175万户,占了总用户的71%。利用该系统,注册用户不仅可以收发邮件相互交流,还可以进行网上销售,而且,所发信息能即时发布到注册用户的手机上。
在“农民信箱”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省级层面,浙江先后构建起了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能繁母猪信息预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实时监控每一个园区,园区内种植养殖情况、项目建设是否规范等一目了然;“能繁母猪信息预警系统”则在生猪产业的宏观决策、产业指导、政策落实等方面发挥作用。今年1~7月,浙江从省外调入的生猪同比减少32.77%,但8月份,全省生猪集市价却比全国平均低0.36元/斤,也低于四川、河南等生猪主产省,知情人认为,预警系统功不可没。
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
品牌化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中另一个重要标志。记者了解到,浙江独具特色的做法是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由农业行业协会出面注册商标、策划活动、实施传播。但所打造的区域品牌则属于公共性质,由当地农民共同享用。据统计,作为区域面积不大的浙江省,竟注册了68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强,稳居全国第一。为了鼓励创建品牌,全省90%以上的市、县实施对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注册进行补助奖励。获得证明商标的奖励甚至高达50万元。
品牌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农产品实施差异化的过程。品牌化的直接收效就是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因此,品牌化为农产品营销平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浙江的农产品营销已建起了一个覆盖全省的网络,各地市、县(市、区)级农产品公共营销服务组织机构,则成了网络的节点。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浙江共建起了63个全额预算管理的“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161家以销售本地农产品为主的展示展销中心,其中的28家,则干脆开到了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