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思索
——浙江经验给人诸多启示
不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国内范围看,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超越当下的先导性,具有范本的示范性。提炼和总结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不无裨益
浙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标本意义。浙江的发展阶段吻合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其农业发展方式契合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模式。不论从全球范围看,还是从国内范围看,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超越当下的先导性,具有范本的示范性。因此,提炼、解剖、思考、总结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不无裨益。
经验一:从效益农业到高效生态农业再到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浙江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相吻合,其实质是市场意识和重商文化的智慧表达,更多的,则体现着理念的创新。
“七山一水两分地”的浙江,注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浙江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体现出浙江文化指导下的理念创新。浙江人把“舍利取义、以农为本”的农耕文化提升到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的“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高度,并把敢闯敢试的精神和“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作风发挥到极致,实现了现代农业理念的创新,这让我们看到了浙江文化软实力的巨大魅力。
因此,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浙江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运用大资源和大市场理念,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统筹国内外省内外市场,再造了一个浙江农业;运用大农业理念,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发展农林牧副渔流通加工等业;运用大食物理念,生产粮食和非粮食食物,增加动物性食品供应;运用大生态理念,治理农业污染等,这些都值得人深思和借鉴。
经验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高度市场化的浙江,法制和政策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先导和规范的作用。几乎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和关键环节,浙江都要出台相应的法规,政府都要出台相应的意见和政策,引导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支撑。
浙江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理念,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宽市场。比如对颇受争议的工商资本实行开放政策,主动引导他们走上带领农民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合作道路。为了进一步扶持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埋头于土地流转体系的建设和村经济合作社的改造等,最后,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载体,实行了阶段性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措施。尤其是在合作社最需要扶持的人才引进方面,更是出台保障和稳定人才的政策,让合作社放心大胆牵手大学生,让大学生开开心心留在合作社。
经验三:构建强大的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浙江出钱、出力、出办法构建“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的探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在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值得那些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一筹莫展的地方学习借鉴。
当然,政府承担责任并非意味着政府包办。浙江的做法是,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基础作用相互结合。比如,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基本由行业协会运作,政府支持;全额预算管理的“农产品营销管理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政策性信息服务及市场信息的及时交流,而对于营销各环节,比如冷链、物流、连锁专卖等,政府除了给予一定的扶持外,全部由市场主体做主。
经验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现状,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浙江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这必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承载着农业转型发展的希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是,转型升级似乎是工商业的“专利”,农业产业无需转型,也无需升级。实际上,中国农业至今依然是千家万户的传统小农经济,与工商业相比,更需要发展方式的转变,更需要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浙江工业的成功,在于通过开发区,将“户户点烟,家家开工”的企业进行集聚发展。如今,浙江将工业的理念引入农业,用办工业园区的方法建设农业“两区”,将政策、服务、资金、人才、管理等资源加以集聚,为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经验五: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浙江人在大资源、大市场理念的指引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省外创业,在海外兴业,盘活了资源,催生了市场,再造了一个浙江农业。
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农业生产是国际经验,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保障世界食物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
浙江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约600万的浙商群体,其中400多万在国内,100多万在国外,闯出了一片天地,将“浙江经济”变成了“浙江人经济”,将“浙江农业”变成了“浙江人农业”。浙江人走出去外拓市场,发展农业,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浙江实践,非常生动和可鉴。浙江这种做法对其它省甚至整个国家,都有价值,值得思考。(原载11月21日《农民日报》一版头条,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