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高薇
11月27日13:06,来大姐来电:我是东河边的居民。东河边长出一种虫子,香烟灰色的。现在东河越来越漂亮,这是什么虫,看着很肉麻的。
来大姐住在解放路天工艺苑后面的南班巷小区。
从小区东门出来,走个十几米就是东河边了。
上周六,东河游步道边的一个发现,让大姐心里有了个疙瘩。
“那天吃好晚饭,我们走过淳佑桥。桥边种了竹子,我们停下来看看,发现上面有一片片灰不溜秋的东西。”
大姐的老公说,谁这么没素质,把烟灰抖到竹子上去了?
来大姐不以为然。“我凑上去看了下,哪里是烟灰,是几十几百只小虫子聚在一起!太腻心了……”
27日下午,找到了这片竹子。竹子沿东河西岸一字排开,延伸出去20米左右。
远远看去,其中几棵竹子的枝干上,确实很像撒了烟灰。
捡起根树枝,拨弄了几下,“烟灰”马上动了起来——半颗米粒大小的灰色小虫,身体滚圆,长着数不清多少条小细腿,几十只一群,聚在竹子的枝干上。
当天下午,拿着小虫的照片,请教了浙江自然博物馆的昆虫专家刘立伟。他说——
这是蚜虫的一种。蚜虫,同翅目,蚜科。蚜虫的种类很多,光中国就有1000多种。喜欢竹子的蚜虫,我国常见的主要是三种:竹黛蚜、竹纵斑蚜、竹梢突唇斑蚜。
我个人认为,东河边上的这种,应该是竹黛蚜。竹黛蚜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能繁殖出18至21代。它们的“口器”是刺吸式的,可以伸进竹子的组织里吸取营养。
目前不必担心这些蚜虫。蚜虫对人体没有危害,而且到冬天还会休眠。最晚到12月底,东河边上的蚜虫都会找地方躲起来,自动“消失”的。
昨天早上8点15分,骑车来到环城北路、建国路口的坝子桥。这里是整个中东河游步道的最北端,桥上一座“凤凰亭”,站在亭子里朝河道望,正对着水面上的两尊卧波石狮子,石狮子背后就是船闸。
放好车,选了东河西岸的游步道,开始一路向南。
游步道的东河部分,从坝子桥开始,一直伸到河坊街。中间各种桥下栈道、地下通道,曲径通幽,绝对不用过马路。
东河边的树都高而密,特别是右手边的树——边上的马路、高楼,统统被挡掉了,仿佛林间漫步。
一路上,最热闹的路段就是开头。
从坝子桥到菜市桥,大伯大妈们压腿、拍手……活动筋骨。路边树上挂着鸟笼,树下却不一定有人。许是主人挺放心,逛去了别处。
过菜市桥再往南,游步道又冷清了。
隔几十步,才有三两个老人聚在一块儿晒晒太阳,偶尔一位年轻妈妈穿着睡衣、推着婴儿车经过。直到章家桥,一路悠闲。
等走过西湖大道,移步换景,似乎又回到了儿时的江南水乡。
从西湖大道的健民桥、安乐桥开始,东河的西岸,一排排矮房,白墙黑瓦。经过斗富三桥、二桥、一桥,游步道的最南端河坊街就到了。
看下表,10点50分。
到河坊街歇一阵脚,11点45分,取道中河游步道,开始回程。
中河路就在旁边,地面、高架上车水马龙,空气中弥漫的喧闹透过游步道两边的绿化。趁着午休到游步道上稍事休息的年轻人,抓紧时间吃午饭、呆坐、散步、和女友耳鬓厮磨、躺在长凳上睡午觉……
中河游步道路程确实比东河的短些,1个半小时就全部走完。
走完全程,第一个感叹就是,好多的桥。
笔记本上数了数,我记下的“有名有姓”的桥,就有30座。
像宝善桥、凤起桥、菜市桥、安乐桥这些主干道上的桥,都还修了桥底栈道。尤其宝善桥下,还在扶手上加装了5厘米厚的挡水玻璃,地面要比水位低上10厘米,站在栈道里面,有点“水世界”的感觉。
所有栈道,都在两边墙面,刻满了古诗、古画。可惜光线暗了点,不细看,看不清。
当然除了精致的栈道,桥本身很亮眼的也是有的。
比如太平桥,桥上有顶,桥宽不足两米,像个走廊。桥上来往的人,远看就特别多。
上了桥,原来有人在桥上卖菜。
卖菜的毛大姐,手边摆了三个打开的编织袋,各装了土豆、玉米、芋艿,蔬菜新鲜,似乎“魂灵儿”还在。
东河广安新桥边的空地上,十几个大姐跳舞跳得很欢。
边上休息的顾大姐说,他们这群人,人数不定,每天早上9点后,晚上6点后,想跳的都可以来。
走过凤起桥,没几步又碰上三个遛鸟大伯。
三个人齐刷刷蹲在地上,望着四只画眉鸟笼,高声争论,哪只比较好。
试着插进话去,三人对我全不理睬。
边上正钓鱼的一位大伯哈哈笑说:“这几个人入梦窟的(杭州话:走火入魔),不会理你。”
钓鱼大伯说,这几个遛鸟的,跟自己一样,都住在边上的都市花园。
“退休么总要找点事情干。他们天天聚在这里逗鸟的。我就钓钓鱼。”大伯笑说,玩玩而已,虽然过去的一个多星期,他一条也没钓到过。
凤起桥桥下栈道的墙面上,描述“东河古韵”的文章写道:东河畔,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见习记者 郑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