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7日讯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曾经的农村,就算有好技术,种殖、养殖产业得到大丰收,但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过高,农民往往负担不起,想要过上好日子,只能外出找生活。
如今,不仅公路通了,而且公路的质量也上去了,运输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创业。
建德三都镇最偏远的山村之一上塘村,曾经十分荒凉,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如今村庄里四季豆、辣椒种植园随处可见,年轻人活跃其中。
康庄路的修通,带来多种经营机遇,村民都不想错过时机,纷纷吃上了“回头草”。
目前,该镇已吸引3000多村民回乡发展。
曾经的贫困村种上高山蔬菜
上塘村村民邱木生,这几天觉得时间不够用。眼看天转冷,扩大蔬菜种植的事要抓紧了。
他前几年都在义乌、杭州建筑工地上做木工,前两年,海拔七百米的上塘村修通了公路,他和几个老乡一起回村了,学着种起了高山蔬菜——辣椒、茄子、刀豆、长瓜等。他家种了四亩多。
一年下来,每亩收入四千多元,超过了城里务工的收入。今年,他想再多种几亩。
村民黄林浦还牵线金华浦江的一位投资人,承包了村里的200亩荒山种植中药材白芍,聘用村民30人,每人每天给35元工资,吸纳了村里富裕劳动力,年产白芍2万多公斤,产值高达20多万元。
村支书于爱香说,上塘村以前交通闭塞,进出村里全靠肩挑背扛,从山下到村子里就要3个小时。通了公路后,到乡镇、县城,说走就能走。政府还鼓励大家发展多种经营,村里有近八成家庭种了高山蔬菜,销路也不愁。
农村公路使我省农民增收超500亿
农村公路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效益农业、乡镇工业和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省交通厅调查,农村公路沿线近四分之一的农民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53.1%的乡镇反映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上塘村是三都镇的缩影。随着交通面貌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农村多种经营一片兴旺。
该镇壮劳动力有16000人,原先常年在外务工的约占一半,近年来已有3000多人回乡从事多种经营,收入也大大增加。
省交通厅抽样调查表明,建路的农村相比尚未建路的农村,农民平均收入高1069.14元。
据估测,2003-2009年因农村公路建设,使全省农民增收超过500亿元。2010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611元,两者之比是2.25∶1,城乡差距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3∶1。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仅占17.8%,而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已上升到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