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风范
肖国强
院士是什么?
“院士是权威、泰斗、最顶尖的科学家……”今天,当54名科技界翘楚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很多人可能都会这么回答。
这些都不错。不过,我在这样问自己的时候,却突然想起了已经故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选院士。
当年申报院士时,王老“满不在乎”,倒是北大老校长周培源“看不过去”,找到他让他报名,说:“当院士的事,不是你个人的事,你一定要报。”后来王老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但他却只喜欢“王选老师”的称呼。
是的,院士至少得是个老师。所谓老师,并不一定非得站在三尺讲台之上,只要德高,即可为师。两年前,香港大学把分量极重的“名誉院士”称号,颁给了一个人称“三嫂”的勤杂工袁苏妹,只因为她在港大工作的44年时间里,无论是做厨师还是服务员,都对住宿生倾注了无微不至的满腔关爱。这位可敬的“三嫂”院士并没有多少学识,但她的品德风范,让人感佩。
我们的院士,大多既是相关科技领域内成就卓著的大家,也是无愧于为人师表的道德典范,但难免也会有极少数身陷名利场中不能自拔、道德失范的院士,对于他们,何妨拜“三嫂”为师。
说完了院士是什么,或许有人又会问,院士不是什么?这里,不妨翻翻中国工程院今天公开的《致2011年新当选院士的信》:“院士不是‘万事通’……当选院士以后,更要谦虚谨慎、客观公正、平等待人,不以‘权威’自居……”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徐炎章说过这样一件事:30多年前,自己曾经两次当面、当众对钱老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但钱老一点都不否定自己的看法,非但不生气,反而说,搞科学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
这就是大家风范。虽然不是每个院士都能成为钱老这样的帅才,但如果院士们都能像钱老这样,不以自己为权威,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身体力行,提携后人,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青年才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士,还不应该是“社会活动家”。《信》中指出,当选为院士,更要谦逊地评价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宜过多的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和尊严。因为,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所说,有两条路子是最毁人的。一条是有点成果以后做官,结果被行政工作占去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一条是被各种各样的光环冲昏了头脑,忙于各种应酬,耐不住寂寞,结果一事无成。
当然,院士不应该是什么还有很多。但我想,如果每一个院士都能一如既往,严谨踏实,潜心研究,那么,到那个时候,“为什么中国缺乏领军性的科学家”,这个钱学森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问题,将再也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