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
精神财富,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政府做出大小决策前,先要听取吸纳群众意见;民生项目的建设目标,首先要考虑民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善待居住者的同时,不忘花草鸟兽这些人类的朋友……从城市建设到生态环境,从志愿服务到扶危助困,杭城处处撒下文明的种子。
宽容、和谐、创新,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品格。
斑马线让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礼让斑马线已在杭城蔚然成风。
12月18日下午,记者随机选择了杭州文三路西溪数码港门前这处斑马线,进行现场记录。记者注意到,靠近斑马线时,过往车辆都会主动减速让行——
七八个行人一起过斑马线,一辆黑色私家车先停了下来,并排的其他三辆私家车也一起停了下来,行人顺利通过;
一位女士推着自行车过马路,一辆白色私家车和一辆绿色出租车先后在斑马线前停下,让她先行;
离斑马线还有一段距离,公交290路已经开始减速,缓缓停了下来,示意在斑马线前等待的行人先通过,然后再启动……
开出租车的张师傅说,经过斑马线路段,他都会减速,让行人先走。“这个习惯是从交警查处斑马线不礼让时养成的,那会儿我还被处罚过一次。现在嘛,不管边上有没有交警,礼让已经成了习惯了。其实真不差这么几秒时间。有一次,我让一个大伯先过马路,他特意对我竖了大拇指,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一整天开车都神清气爽。”
●数据:
2010年1月起,杭州制定了《杭州市打造交通文明示范城市三年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文明行车、文明行路蔚然成风。
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等“公”字头汽车带头文明出行,带动私家车一起文明行路。据实测,目前,斑马线前,公交车率让行率已高达99%,出租车的礼让率超过了90%,单车交通违法率下降11.9%。同时,私家车的礼让意识正在不断提高。
大关桥拼宽暂缓,党委政府从善如流
杭州城北有座大关桥,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两年前,围绕这座桥的改建与否,曾引发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2009年6月,杭州“十纵十横”道路整治,大关路将从4车道拓宽到6车道,按照设计方案,大关路的跨运河桥——大关桥也要拼宽。施工前,杭州市建委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征求意见,98%的市民提出了反对:如果桥面拼宽,临近住户的进出将很不方便,消防车也将难以开进。
最终,市建委和建设单位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尊重了市民的选择,决定暂缓实施大关路和睦路口至丽水路口段“四改六”,大关桥也暂不拼宽。
近年来,杭城工程建设,逐渐形成了以“红楼问计、社区共建、民主恳谈、‘党政、媒体、市民’三位一体、共建共保”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促民生”运行机制,“大关桥是否拼宽”,就是其中一个的典型事例。
这种民主促民生的运行机制,先后在“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口两线及扩大范围”、“中山路”、“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等“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中实践,为市民和建设单位架起一座沟通桥梁。
●数据:
杭州市建委不完全统计显示,“十纵十横”工程整治时,除了本身工程外,为民办的实事至少在100件以上。
“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互动是开展“民主促民生”的主要力量。一个工程,从开工到完工,会召开多次情况通报会。媒体承担起监督和桥梁,通过深入采访,把在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三方互动,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条件。
“游人禁入”,给鸟儿一方自由天地
西湖里,划出一块专门区域,游船勿靠近,让水鸟自由栖息。西溪湿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鸟多鱼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明杭城,也给鸟儿等生灵营造了一方自由天地。
“很多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可接触野生动物的程度,是评判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告诉记者,“鸟类生存状态也是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这一点看,杭州应处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茅家埠、杨公堤等处出现了很多湿地景观。原本很多水域没有过度——从湖水直接到石头堤岸,西湖西进后,岸边有泥沙、有水草、然后才是石头铺的林间小路。陈水华说,“这对野生鸳鸯们来说,太重要了——水草茂密处,就像一间婴儿房。”鸳鸯们一般在大树树洞内孵蛋,可是如果这棵树下没有水、没有草,孩子生下来去哪里游泳嬉戏?去哪里躲避行踪?
根据陈水华等几位杭城鸟类专家们的研究,在西湖西进前,野生鸳鸯们从未曾在西湖生育。从石头堤岸到亲水地带的演变,有点像“栽梧桐引来金凤凰”,原本绝迹的白鹭、夜鹭、苍鹭、红脚苦恶鸟、水雉……都来到西湖。
陈水华掰着手指数了数:“原本只有10几种鸭类和鸥类,如今多了秧鸡和鹭等,增加品种超过50%。”
2001年,陈水华的一条建议被杭州市规划局列为“十大金点子”之一,《杭州市应加强作为水鸟栖息地的湿地保护》,几年后,西溪湿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4年来,西溪湿地野鸟种类从原来的126种,增加到现在的142种。”陈水华说,比如燕鸥科的白翅凉鸥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首次现身杭州。 “白尾海雕在湿地中的地位相当于山中的华南虎,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超级猎食者,十分珍贵,具有标志意义。”这不仅说明湿地环境的改善,更说明杭州城市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数据:
西溪湿地综保工程过程,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长、栖息、繁殖及迁徙停歇的场所。近3年来,西溪湿地的植物新增了115种,达到了607种;昆虫增加了226种,达到703种;鸟类增加了16种,达到142种。其中,鹰、雀鹰、凤头鹰、赤腹鹰、普通鵟、红隼、燕隼、游隼、褐翅鸦鹃和斑头鸺鶹等10种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落叶去与留留住美丽留住民意
深秋时分,银杏叶一片金黄、法国梧桐变成了金褐色、鸡爪槭由微红渐变成了鲜红……美丽的落叶,把大地变成一副色彩浓郁的油彩画。
有人感慨,这么美的落叶能不能不要扫?
在杭州,这个感慨成就了一篇民意互动的大文章。
负责落叶清扫工作的环卫部门借媒体告诉大家,落叶为什么要扫——落叶被碾压,残碎了,难以清理,那就不美了;落在湖中,影响水质;尤其是下雨天,落叶多了汽车打滑,影响安全;还会堵住下水道,引起道路积水。所以,对环卫工人来说, 11月到来年1月,他人眼中落叶缤纷的浪漫季节却是他们一年中最累的时间。
此前,每年夏末,西湖景区内都会保留部分残荷直到来年开春。这一次,针对落叶留还不是留,西湖景区管委会召开了多次专门会议。
有没有什么两全之策,既能留住落叶,又不影响环境和交通?景区管委会湖滨管理处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官网上发出了意见征集,请广大市民和游客支招。
在广泛征求民意并征询专家的意见之后, 11月底,杭州就留住落叶的问题出台新政。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委会向下属片区单位发出要求:天气晴好时,景区主干道上的落叶延长清扫时间,夜间再除去脏落叶,以保证新鲜落叶景观;非主干道落叶定期清理,任其堆积形成景观道;景区公园内草坪、园路、广场上的落叶暂停清扫。
这样一来,人们既可欣赏到落叶之美,又避免了腐烂落叶妨碍景观和交通。
此外,为了让落叶更完美,景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针对落叶树种经常发生的病虫害,开出专门的“药方”,让叶片更完美;在大面积常绿草坪区域,落叶期不进行冬季修剪,保证了黄叶碧草相映成景;加强对落叶树木的养护,增强叶片色彩度,延长落叶的观赏期。
●感悟: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幅秋日落叶图,一句留住美丽的感慨,有关留住落叶的民意新政,成了杭州这个冬天最温暖的新闻。这个消息也被国内媒体广泛传播。小小一片落叶,折射出杭州政府决策的人性化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