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
“马上就是圣诞节了,有没有去淘一淘漂亮衣服啊?”昨天,家住市区的方小姐收到女友的短信,立马回复了一句:“打探了一圈,瞄到了几件宝贝,圣诞节同去扫货吧。”
本周末将迎来圣诞节,接下来很快就是元旦、春节,各商场紧锣密鼓安排打折促销活动。在新年打折季到来前夕,记者想提醒购物一族在“血拼”时别忘睁大双眼,小心节日变“劫日”。
上周,市民张女士陪丈夫去市区一商场买衣服,一圈逛下来收获颇丰,选购了羊毛衫、棉袄等,共花费了15868元。“买的衣服都打了比较低的折扣,有的7.8折,有的甚至5折”。
张女士拎着购物袋满载而归。平时有网购习惯的张女士突然来了兴致,上网看一下所购衣物的价格,点击进入某品牌男装的网店,看了以后高兴的心情全没了。
“同样一件羊毛衫,网店的标价低了近千元,另外的裤子、棉袄价格也比商场低很多。”张女士对记者说,这家网店皇冠等级很高,所售物品均为正品,买家评价也非常好。已有多年网购经验的张女士说,网上网下价格有差别很正常,但她觉得这次所买服装标价与网店差得太离谱了。
出厂价怎么能标这么高呢?张女士感到很疑惑,于是把衣服拎回商场某品牌专柜询问。结果,专柜营业员也说不出所以然,只是强调“实体店与网店不一样的,而且人家只打9折,我们的折扣更低”。
“折扣虽低,但标价这么高,心里还是不舒服。”协商之后,张女士将所购衣物退回专柜。
一位经销服装的人士称,这种现象在业内很普遍,即使同一款衣服,其标价在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也会不同。因为这两年商战愈演愈烈,而商家不可能做亏本买卖,因此本地代理商会要求厂家将出厂价上浮30%至50%,而且男装价格上浮得更厉害。
据透露,服装行业目前可基本划分为制造商和品牌商两大部分。稍微高档的品牌服装,零售价往往是出厂价的七八倍,这样品牌商才有钱赚。虽然一些品牌商有自己的加工厂,但大部分订单要给专门加工服装的制造商。
服装制造商虽然利润低,但只要按订单生产便可保证利润。相比之下,品牌商则要承担更多风险,从设计到生产、销售,各种费用非常大,很多服装最后要按零售价格的5折、7折甚至更低折扣出售。
服装种类、品牌不同,其零售价与出厂价的差距也不同,有的男装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5倍左右,而一些奢侈品牌的零售价可能是出厂价的十几倍。
不少国内服装品牌为了提高利润空间,纷纷走高端路线,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品牌商在国外购买或注册商标,将自己的产品包装成洋品牌,这样一来,立刻身价倍增。
“一双黑色尖头高跟鞋从2000元打折到1000元,一件羽绒衣打折后还要7000多元,希望商家的折扣打得更大一些。”昨天,正在逛街的徐小姐筹划着自己的购物计划,粗粗算了一下,要比去年多支出50%。徐小姐感叹说,冬装价格比去年高了许多,看来今年圣诞节“血拼”要多掏腰包了。
在许多购物达人跃跃欲试时,有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冷静面对促销活动。
商场搞促销时,大多采取折扣和返券相结合的方式。在节日消费旺季,商家更愿意采用返券的方式,比如“满400送240消费券”,其实折扣约6折。而商家在进行商品定价时,通常会采用尾数定价法(大多用98、 99做尾数,以给消费者商品便宜的感觉),而促销时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大多用整数,给消费者一种返款额高的感觉。返券能使顾客在店里停留更多时间,带来更多销售额。虽然促销中大多数商场会降低折扣点,但总体销售额增幅较大,商场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从来只有卖对的,没有买对的”。消费者购物时最好货比三家,看清价格标签,尤其在购买打折服装时,要索取正规发票,以备维权之需。购买服装时,还要留意服装标签,打折的服装标签上要有生产厂家、合格证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