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嘉善12月28日电 元旦、春节、情人节……随着各种节日的临近,鲜花的需求量逐渐变大。嘉善县大云镇被称为“中国鲜切花之乡”,现在这个季节,刚好是农户们最忙的时候。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大云镇缪家村一家鲜花专业合作社,这里的香水百合,已在杭州市场闯出了名气。
冬天温度低,百合花都种植在温室大棚里。大棚外几乎只有零摄氏度,里面却有10摄氏度。一走进去,眼镜片立即泛起一层白雾。等白雾散掉,才发现,2亩多的大棚里,约3万株百合,基本上80厘米高,一列列整整齐齐,含苞待放。
农户们正在地里忙碌。40多岁的郭芳妹穿着塑料围裙,正在采摘百合。“花骨朵稍微变色,就可以割下来了。”她指点记者道,“镰刀的刃不能放平,要斜着。”记者一试,果然,一枝百合到手了。弯腰,一手扶住,一手拿镰刀斜着往上一拉。这种简单机械的动作重复多遍,腰酸背痛不说,还出了一身汗。
看到记者直捶腰,郭芳妹笑着说:“其实很容易的,习惯了就不累了。”说完,她走出大棚,还不忘细细检查一遍大棚入口的薄膜,确定封严实了,这才蹬上自行车,奔赴另一个大棚。而记者一走出大棚,顿觉寒风刺骨,加上之前出的一身汗,更体会到农户的不易。
百合花采下来后,还要分拣。每枝百合上花苞的数量不一样,要区分开来。“花苞越多越贵,一个花苞的1块多一枝,有4个以上花苞的要卖4元多一枝”。几百枝刚刚采摘下来的、散发着清香味的百合堆在一起,记者一试,绿色的花苞隐藏在叶子里面,要数清楚有几个,还真要看眼力,这么一枝一枝挑下来,一下子就眼花了。
按照花苞数量分好类后,再把枯黄的叶子去掉,然后10枝一把,捆起来,这样看起来就和花店里卖的差不多了。等到下午,这些百合花将被运到杭州的批发市场,再进入各家花店,最后成为市民手里的那捧清香。
在百合花丛中,记者还发现了一张年轻的脸庞。原来这是大学生技术员袁峰。他光脚穿着一双棉拖鞋,裤管上沾满了泥巴,正在大棚里“巡视”。一说起百合,他如数家珍:“这是我试种的新品百合,花苞有点淡红色。”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几株有点不一样的百合。
原来,以前全村都种非洲菊、天堂鸟的,成本低,也卖不上价。而百合花比较“金贵”,对温度要求高,因此,一般的温室大棚无法种植,还需配备加温设备和冷库。百合花病虫害不少,平时袁峰都在这里,精心呵护每一株百合。
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术问题,目前国内百合花的球茎只能从荷兰进口,一个球茎就要3块多。袁峰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尽快培育出中国人自己的百合球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