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近日,温州各地都在传颂着一位老人乐善好施的故事:大年初二,101岁的乐清老人卢迪西辞世,留给家人的“遗产”只是一叠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和一张张汇款单回执。
昨天下午,记者在卢家见到了这些信,有从福州大学寄来的,还有来自江西、广东等地的敬老院等。内容大多是说捐款已收到,感谢老人之类的话。
没有人知道,老人的慈善之路,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从不和我们提捐款的事,我们也不怎么问,所以不知道他到底捐了多少钱。”儿子卢国候说,父亲退休前是当地卫生院的一名中医,经常自掏腰包接济一些家庭困难的患者。退休后,父亲隔段时间就跑到乐清城区汇款。后来眼睛花了,写汇款单看不清字了,就让做会计的妹夫帮他汇。后来妹夫去世了,父亲就让侄子帮忙,侄子外出经商,汇款的“任务”最后落在了孙子身上。老人的孙子卢耀铎说,最近几年,都是自己帮爷爷去汇款。有时老人手头的钱不够捐了,就让自己先垫上,等他下个月的退休金到了再还。
孙子卢荣汉还清晰地记得五六年前的一件事:老人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户人家发生燃气爆炸,女主人被烧伤。老人发现这户人家就住在附近,就将捐款装在信封里,让孙媳妇送过去。孙媳妇看信封挺厚的,就问:“这么多都捐出去?”老人不仅给了肯定的回答,还劝孙子孙媳也捐些,并说“住这么近,不捐说不过去”。“年底我们给他的压岁钱,他都会以我们的名义捐掉,也不告诉我们。”
40多岁的张建烙是卢迪西老人的邻居。他说,1996年到2000年间,是他帮忙汇款,“一个月去三五次,大多是汇三五百元,有时候是八百元,邮局的人都认识我了。不过,阿公跟我说,捐款的事情不要出去说。”
卢迪西老人每次汇款时都要附上一句话,“虽然捐献金额有限,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请收下”。老人辞世后,没有留下一点钱财,但儿孙们都说,这些感谢信就是老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