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
铲除网络谣言之毒须加大打击力度从来没有一种渠道,可以容纳如此海量的信息;从来没有一个平台,可以汇聚如此丰富的民意,但互联网做到了。
在中国,互联网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网民人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快步前进的洪流也伴随着谣言传播的"泥沙",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必须彻底铲除谣言的土壤。
|
温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张红军
带上“官”字的不实信息看上去可信度更高,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经过传播和再创作过程,与老百姓自身的反感、恐慌结合在一起,其危害就不可小觑。近年来,各级政府危机管理意识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这种危机意识主要是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群体性事件等“大”事件的危机意识,对一些“小”事件,特别是对网络虚拟社会上的危机管理意识就明显滞后。
|
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
随着网络不断普及,信息的传播速度已今非昔比,应该第一时间发布客观、公正的信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知情权。如果事发有所遮掩,事后又应对迟缓,会影响党委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企业应对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公布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的真实信息。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专家、媒体、市民组成观察团到企业参观,谣言在事实面前总会不攻自破。
|
人大代表
明智选择:第一时间公布真相,与此相反,“‘捂盖子’要付出大代价。”“谁先发声,谁的观点就更容易被公众抓取,‘首因效应’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尤为明显。”严金海、程苏等代表认为,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后,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地方政府就应该实事求是,及时告知公众,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谣言产生,为最终妥善处理事件赢得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