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家长在报名现场排起长队,一名排累了的家长躺在椅子上睡着了。王诚摄
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5月15日凌晨雷电交加、大雨瓢泼,一群家长却彻夜等候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大厅里,只为了给孩子在暑期素质训练营里报上一个名。该训练营880个名额,从昨天上午8时30分开始,短短半个来小时全部报满,一些人甚至早早托人“拎篮子”。
放暑假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更好地休整,却有这么多家长为了把孩子送进各种暑期训练营、培训班而挤破头。专家认为,如此火爆场面,背后折射出的,更多的是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
排队时间一年比一年早
昨天上午8时许,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厅里人头攒动。一些家长坐在自己带来的折叠椅上休息,还有几个捧着方便面当早餐。两位阿婆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不时地捶腰揉眼睛:“我们凌晨2时多来的,大厅里已经有100来人了。”
昨天凌晨市区天气恶劣,气温明显下降,很多家长却守在大厅里不愿离去。家长吴女士准备很充分,带了折叠椅、枕头被子、保温杯等物品。她说,几个朋友原本约好凌晨三四点钟出发,结果时间一再提前,前天夜里9时多就来了。家长许先生说:“昨天请了年休,准备今天报好了名回去补觉。”他说,去年暑假儿子也是报这个训练营,当时是找熟人“拎篮子”进去的,没想到今年“篮子”拎不进去了,只好通宵来排队。
活动中心的保安说,前晚七八点钟就陆续有家长来等候,时间一年比一年早。“我们也尝试劝阻,不过效果不明显。”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活动部的王老师说,前年家长们是凌晨2时左右来的,去年提前到夜里11时,今年甚至有家长托专门的跑腿公司来咨询、排队,“我们会根据社会需求量来开班,尽量满足社会需求,希望家长们不要这样来熬夜。”
暑假怎么过家长观点不一
暑期素质训练营是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2002年推出的一个活动项目,面向幼儿中班到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训练营的性质有点像“日托”,上午8时送过来,下午5时接走,在活动中心吃饭、午休,课程设置也比较丰富。许先生说,像他家这样的双职工家庭,最头疼的就是孩子放寒暑假,“放在家里没人管,整天就玩电脑。送到这里,不管能不能学到东西,我们当家长的总放心些。”
吴女士说,来报名的许多家长跟她一样,是冲着训练营里的幼小衔接班级来的。据了解,今年训练营的22个班级中,针对幼小衔接的班级有12个,占了一半多。“我同事的孩子去年上了幼小衔接课程,到小学里之后跟没上过的区别蛮明显的。”家长徐女士说,与其让孩子在家里玩两个月,不如让孩子早一点来学习一些东西,培养学习习惯。
一些没有来报名的家长,则表达了不同观点。市民郑女士的儿子前几年也有参加暑期素质训练营,今年她没有给孩子报名。“孩子暑假怎么过,关键还是看家长怎么安排。”郑女士说,她今年打算提前和孩子定好时间安排表,严格遵守的话有相应奖励,“我想试试看,这对孩子的自控能力和习惯培养也有好处。”市民林女士也认为,随着家长对孩子能力和素质的重视,这种训练营的附加值被过于放大,“学什么,还是看孩子自己喜欢吧,不然太累了就失去放暑假的意义了。”
报名火爆折射家长心态
有没有必要送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的课程?市区广场路小学副校长潘旸认为,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比较好,上类似的课程会有效果,“自理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更需要家长的陪伴、鼓励,并做一些相应准备。”潘旸说,家长可以和孩子多聊聊,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憧憬、向往,而不是用吓唬之类的方式让孩子产生抵触。多做一些亲子阅读,选择《今年你七岁》、《窗边的小豆豆》之类的书或者小学拼音磁带,多和孩子一起读。另外,还可以通过带孩子一起采购文具书包、布置学习房间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产生一种“当小学生了、长大了”之类的自豪感。
针对各种暑期训练营、培训班越来越火爆的现象,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老师徐旭东认为,除了家长因上班无法看顾孩子的无奈外,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折射出许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毕竟现在教育的竞争越发激烈,父母的期望值也随之增加。”徐旭东认为,市场需求大,而现有的校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托管机构良莠不齐,家长往往无法分辨,他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相对有保障的地方,这就导致排队、“拎篮子”等现象的出现。
潘旸称,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是要求孩子处处强于他人,而是针对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引导,比如孩子接受度高的可以适当多教一些,接受比较慢的就慢慢来,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如此才能赢得未来。徐旭东建议,社区和社会人士可以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来帮孩子度过假期,比如高校可以组织暑期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与社区里的孩子一对一对接,效果应该不错。
- 温州两小区因出入通道收费生矛盾 业主赌气停车堵门
- 新车上路2000公里后自燃 温州市民欲退车遭拒
- 温州5个无居民海岛通过评审 你可来申请做岛主
- 7月1日起温州停收管道燃气开户费、初装费
- 滂沱大雨倾泻而下 温州遭遇入汛来大范围最强降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