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营经济在浙江”全国知名网络媒体采风团走访台州,对当地民营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华声在线5月27日讯 作为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祥地,台州的民营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台州市官方资料显示,台州民营企业总数达到近10万家,民营经济对当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但在国际市场低迷、贸易摩擦加剧、欧美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台州的民营外向型经济发展遭遇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针对民营经济的困境,台州市出台不少措施。台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徐贤军接受“民营经济在浙江”全国知名网络媒体采风团采访时表示,台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引导民营经济投资台州优势产业。除此之外,还将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畅通民间投资渠道。
事实上,在国务院正式出台“新36条”之前,台州就已打破行业壁垒,让民营经济进入到各行业领域中。在金融领域,台州更是形成3家本土银行、5家村镇银行,2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个村民互助合作社的民营金融体系。
正是发达的民营金融体系的存在,才让台州中小企业得以安全度过目前经济下滑的寒冬。记者走访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时了解到,这家银行已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0多万笔、2500多亿元,共扶持15万多家小微企业。
与此同时,台州市通过政策、税收等多种措施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增强民营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台州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称,龙头企业除了抗风险能力强,还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整个台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多年来,“民营经济主导加上政府推动”的方式被称为“台州现象”。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种模式在如今更需要加强,只有政府放开行业,让民营经济充分进入到金融、物流、商贸以及海岛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民营经济才会得以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