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谁动了我的维权成本? 诸多问题值得深思
农民工的维权事件,动辄半年,有的甚至长达几年事件。而且,在结案之前,“维权”始终会成为一块心病,每天都会为之提心吊胆。农民工维权成本为何那么高?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无知,或者企业的无良?
连日来,记者跟随了3个讨薪者的维权过程,有人欣喜地拿到了工资坐上了回家的车,有人却无奈地继续搜集证据进行仲裁。在处理日常网友投诉过程中,记者本人经常遇到的难题就是:即便用人单位确实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要员工还在这家用人单位工作,就绝对不愿实名举报。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只要知道是哪名员工举报的,这名员工注定没办法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
因为举报而丢了饭碗,这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得不偿失,维权成本太高。与之相比,用人单位违法成本却很低,这也是造成劳动者屡陷维权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
尽管新《刑法修正案》中将“恶意欠薪罪”入刑,用人单位如果欠薪,可判3—7年有期徒刑,但只要不能判定老板属于恶意欠薪,即使打三五年的官司,耗去农民工大量的精力,用人单位最多不过支付本应给付农民工劳动所得或工伤赔偿,农民工跟用人单位耗不起。
企业对于劳动保障认识不到位,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同样片面。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拥有维权意识,但缺少的是防范被侵权的意识。一旦发生侵权问题,证据不充分、流程不熟悉等情况时有发生。给自己增加了维权成本,也给相关部门增加了原本不必要的工作量。
从去年到今年,记者先后走访过萧山、湖州、永康、武义等地的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发现很多时候,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不懂得收集证据,在参加工作前不了解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
只有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农民工才会想起,合同没签,社保没交,但为时已晚,即便通过维权用人单位进行了赔偿,但农民工自己在整个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只有自己知道。
农民工维权成本高,除了与企业违法成本低、自身维权意识不够正确有关之外,与现有的一些制度,也不无关系。现有条件下,完全靠企业自律,不可能解决纠纷。
至于缴纳社保的问题,有人提出,各省各地缴纳社保的制度并不一致,导致许多农民工考虑到以后将社保转回老家比较麻烦,在异乡打工的时候拒绝缴纳社保。
从现有的制度来看,无论是劳动监察还是劳动仲裁,都只有处罚的权力,但并没有一定的强制性。很多时候,处罚决定下达,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农民工维权,不得不按照现有流程一步步走,显得有些繁琐。
最终,看起来漫无尽头的维权路让不少农民工望而止步。一旦停止维权,纵然此前花费再多的成本,也只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