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4日讯 他是渔民,为了获取一粒灰鲳卵,再三向渔民借船出海捕鱼。他是养殖户,画草图,挖水塘,量坡度,以便周边养殖户照葫芦画瓢。他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为大黄鱼调配饮食令其保持更美的体形。
他是罗海忠,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所长,日前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舟山,作为我省海鲜供应主要基地,丰盛餐桌的背后,与罗海忠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他主持的南美白对虾高产精养示范,已成为我省六大优势养殖品种之一;厚壳贻贝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于2007年实现首次突破,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操作规程,至今已累计培育厚壳贻贝苗40亿颗……
“我的工作,就是在海上放牧。”罗海忠说,很多时候,他碰到的首要难题就是鱼苗。灰鲳是海中的美味,然而一离开海水就会死,基本上不能进行人工养殖。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罗海忠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去海上现捕成熟的雌雄灰鲳,进行现场人工培育。一次次,他在海上早出晚归,最终在3年后实验成功,这也填补了国内灰鲳人工育苗的空白。
在人们的印象中,水产养殖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丰富百姓的餐桌。其实不然。更多时候,罗海忠的研究必须在养殖规模化和海洋修复两者间找到平衡点。打个比方,梭子蟹是我们餐桌的常见海鲜。然而,你却并不知道,这美味的背后是大量的资源浪费。一亩塘的产量不过几百斤,每天需要的水源却要全部更换一次;此外,这是一种会相互残杀的动物,能真正进入我们餐桌的只是那不到10%的“幸存者”。如今,在罗海忠和他的团队努力下,推广梭子蟹标准化养殖,带动养殖近万亩,总产量2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存活率也大大提高,已成为我省主导养殖品种之一。
标准化养殖的背后,是罗海忠正在探索的新方向:将舟山的水产养殖业带入“工业化时代”,帮助渔民解决养殖中出现的问题,筹建渔业检验检测中心,让消费者吃上更多更放心的海产品。
- 信安湖流域将动大“手术” 2公里区域禁止畜禽养殖
- 舟山沈家门码头渔民为节能渔船补给食品(图)
- 台州大陈海鲜春季下单夏季养殖冬季提货
- 农网升级改造让420户养殖户用上“吉祥电”
- 宁海农网升级改造让420户养殖户用上“吉祥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