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日给予中国三大著名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黄牌警告,督促三者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等方面整改。报道称,2014年前,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将再次对这三家检查评估,届时的评估不仅仅只限于目前提出的十项问题和建议的整改,而是一次正式的、全面的检查评估。如果没通过,他们将会被除名。
张家界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黄牌警告。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出,“城市化”将破坏“自然界”的警告,“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大部分景区现在像一个城市郊区的植物园或公园。”如今再次被警告,可见景区管理部门习惯于“积极认错、屡教不改”。有网友甚至泣血称,“对其除名,也许是对自然景观的另一种保护”。想到媒体前段时间报道,个别世界遗产过度开发甚至面临“濒危”,可见网友此言不虚。
没有从灵魂深处的洗炼和净化,表面的整改对这些景区来说可能于事无补。景区管理部门的心态很像一些高校的评职称。申遗成功或者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的证书,相当于媳妇熬成了婆。拿到了教授头衔,于是对教学科研束之高阁,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是“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并且研究如何保护好人类遗产。对走穴报项目搞“学术经营”倒是趋之若鹜,地质公园成了酒店公园、商店公园、人造景点公园……问题是这些景点自以为是终身教授,可惜联合国的评审专家却不吃这一套。
据媒体报道,张家界1998年被警告时就花费10亿“保号”。此次又要花费多少不得而知。据称三个公园已经有具体整改规划,包括设立标牌、编印科普教材、建设博物馆等等。不过即使治好了眼前疮,难保过两年不复发。痼疾在于,其一,景区管理部门是不是能够淡化“开发商”角色?如果说早期的集中开发必不可少,如今是不是应该做回“传承者”和“保护人”?其二,我国内部的自查自纠机制为何失效,一定要等联合国出手?假冒伪劣何以过关斩得以“免检”?
别落得个“世界变质公园”!多腾出点精力给世界人民“传道授业解惑”,不要只想着山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小学生也知道,联合国专家的如上警告,可比扁鹊最后一次警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