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7日讯 工作环境更优,服务热情更高,创新意识更强。这种明显的变化目前发生在衢州供电抢修服务中心,而这种深刻的变化正是得益于浙江省电力公司推行的“四化”建设。
衢州电力局以信息实时化、设备远程化、现场可视化为抓手,实现了供电抢修服务模式的管理现代化变革,不仅在速度上成为全省首家投入运行的单位,在品质上也为全省塑造了抢修服务的典范。
管理现代化 向“一流”看齐
基于发挥多专业联合办公优势,以更少的人员实现抢修服务的更快、更优,推动整体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这一核心本质问题,该局把集约、精细的管理理念融入中心组建的各阶段和层面,不仅2个月内完成了筹建工作,而且融合各专业力量,调配的29名人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抢修指挥与服务协调坐席人员的交叉培训,相互磨合,实行“迭加值班”的方式,提高工单处理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该局全面梳理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流程,把业绩考核与个人岗位、责任紧密联系起来,完成了《运营监测(控)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6个,中心各岗位工作手册12个,形成一个指标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
目前,衢州中低压电力故障平均修复时长缩短了20%以上,电力故障回访满意率和客户问题一次解决率明显提升,有效构建了跨专业协同和沟通的机制,提高了供电抢修服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信息实时化不再“大海捞针”
信息实时反馈是中心正常运转的“中枢系统”。该局通过运营监测信息支撑平台,对全市配网抢修和服务协调等业务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在线监测,实现供电服务和抢修过程异动和问题的自动预警和动态监测。
“过去,想了解一项具体指标,有时候得联系很多专业部门,现在只需登陆监测系统,鼠标一点就能知道全部指标的运作情况。”中心综合运营组成员称赞系统特别全面和直观,给工作方式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据悉,该虚拟运营监控中心主题和业务分为6大板块层次分明、清晰易懂,接入的120个指标横向贯穿了企业的建设、生产、销售、运营等各个领域,随时更新,工作人员依托电网SCADA系统、PMS系统等信息平台,实时掌握电网、设备运行情况。
同时,该中心还通过发送“日-周-月”报的方式,做细做实各项工作,为协同开展运营监测(控)、服务协调、抢修指挥、配网调度等业务提供信息支持。
设备远程化 查找“顽症”的法宝
衢州配电设备点多、线长、面广,近年来恶劣天气导致设备故障频率增加。过去,设备出现故障,专业人员只有蹲守现场,加派各种仪器设备,逐线逐步排查根源,严重影响了后续抢修工作。
一方面,该局强化设备远程化的硬件支撑,积极应用各类新技术。2012年,该局安装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信息采集点140套,监测类型包括图像监测、视频监测、覆冰监测等八大类型,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100%覆盖率,110千伏电压等级覆盖率也高达96.8%。
另一方面,该局提升监控软件水平,将营销稽查监控平台、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和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等信息系统平台统一接入供电抢修服务中心,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同步提升和融合,坐席人员根据岗位职责对经营指标情况,通过综合装设于全局设备上的各类传感器就可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
现场可视化 有了智能“千里眼”
面对故障类工单到达现场时限严格按照城区45分钟、农村90分钟、边远山区120分钟等严格的考核要求。该局在人员不变,任务“加码”的形势下,借助营销音频视频监控系统、变电所图像监控系统、3G视频指挥监控、车辆GPS监控等可视化、抢修班组现场PDA等手持终端,在供电抢修服务上打出了系列科技“组合拳”。
当发生现场故障时,车辆GPS监控系统实时跟踪抢修车辆,第一时间掌握抢修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到达现场时间;专业人员充分利用PDA设备轻便、小巧、移动性强的特点,不仅提高了设备参数采集的效率,而且对抢修作业进行实时监测,为事故处理提供辅助决策,管控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
据统计,中心每天指挥处理故障工单约90余个,非故障工单约30余个,市局前台接单、下派各县局、下发各班组以及班组回退、市局前台回退等各环节运行效果良好,无流程搁置。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