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4日讯 南高峰,杭州人很熟悉。但是南高峰半山腰的血园陵,则鲜有人知。
这个陵墓虽在山路边,却隐没于枯木杂草之中。何时修建?由谁而修?为谁而修?
自2009年起,杭州花港管理处组织了专业人员和民间人士、专家学者等,对血园陵的身世之谜进行考古勘察。3年之后,谜底终于揭晓。南高峰血园陵被证实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的北伐阵亡墓地,埋葬着200多名英烈。
日前,历时三个月的血园陵遗址保护项目第一期环境整治工程宣告结束。修旧如旧的血园陵从颓壁残垣中重见天日,正式对外开放。
遗址公园修旧如旧
寻访血园陵,需从南高峰东面,法相唐樟旁的游步道出发。不过走数十级石阶,就能看到一个过路亭,继续拾级而上,便可望见写着“血园陵”三个绿字的木牌,边上有新树立的石碑,上书:“重立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阵亡将士墓碑记:一九二六年烽火南天誓师北伐承总理之遗志图一统之大业救国救民……”
伫立石碑旁,45度角仰视遗址全貌:整个遗址公园共分四层,占地两千多平方米。
第一层:昔日的大门和铁皮亭遗址。大门早已不在,铁皮亭也只剩下亭基,如同可供十多人使用的圆桌般大小。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里可以看到,这是一座圆形亭。
第二层,原为钢筋砼西式牌坊,共四柱。现在只剩约五六米长,半米高的水泥部件。还有一排青白色的花瓶栏杆。花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 “这是民国时期很典型的园林装饰,发掘时还有部分残留,依此进行的修复。”
第三层,就是“血园陵”的重中之重:灵骨塔遗址。 “2012年进行考古挖掘时,揭开灵骨塔的一角,可以看到骨灰罐的瓷碎片,颜色灰黄。以此足以考证遗址,为了不打扰先人,我们立即将其复原。”工作人员说。
现在的烈士墓,就是在原灵骨塔遗址上建成。考古挖掘中发现的灵骨塔台基部分,7.7米左右见方,现在已经修入烈士墓里,看不见了。
墓前原有两颗龙凤槐树已枯死,现在原地重种植了两颗。
陵墓的第四层,原为一幢二层三开间小洋楼遗址,如今只能看到残存的台基和四周的柱础,还有两边的排水沟。一个半圆形的小水池,池壁残缺发黄,早已弃用。
多年考古勘察,揭开“血园陵”之谜
血园陵,正式名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应建于1927年4月至7月间,为原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师长严重主持修建。在解放初期因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主体建筑坍塌,逐渐湮灭。2009年花港管理处对辖区内进行全面文物普查,发现历史遗迹。
在此之后近三年的时间里,管理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人士、专家学者通力合作,苦苦找寻历史资料,终于揭开“血园陵”之谜。
“有200多名将士长眠于此,他们都是1927年1月至2月间,在浙江境内阵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成员。”杭州文史爱好者丁云川说。
据了解,1927年二十一师将士阵亡之后,蒋介石策划发动“四一二”政变,严重与蒋意见相左,在政变前辞职来到杭州,修建陵墓,安葬部下。也许是严重特殊的身份和举动所致,在当时的官方资料上,很难觅得关于“血园陵”的相关史料。
最终通过严重下属,国民党将领袁守谦、宋瑞珂的回忆录作证,得以确定遗迹为民国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
在《中国文史资料库》一书中,宋瑞珂回忆:“严立三(严重)叫袁守谦在花牌楼杨公井附近裁缝店为他做好便衣后即去杭州,住在法相寺,筹办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烈士墓……”
而在湖北麻城市文联副主席金仕善所著的《耿介清廉的严立三》一文中,引用袁守谦的回忆:“除拨出作为建筑阵亡将士公墓之经费外,计有现金银洋四万六千元……全部移交后任接受。”
参与了“血园陵”考证工作的丁云川,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研究,整个杭州关于北伐战争的资料和书籍,已经被他翻了个遍,他说:“我去了广州的黄埔军校,找到了他们每一期学生资料,其中就有葬在这里的烈士。像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赵敬统,阵亡时年仅25岁。还有杭州籍的少尉许佰川,1927年1月牺牲……”
丁云川告诉记者,墓中葬着的在龙游游埠战役、桐庐浪石埠战役中阵亡的英烈,能够确认身份的如今只有四个,“他们很年轻,也许还没来得及结婚生子,如今亦无法与家人相认,想起来就让人难过。”
72岁的守陵人,还原老底子的“血园陵”
提起“血园陵”,除了严重,还要说到陈诚。1927年4月,陈诚任二十一师少将副师长。同年6月,任二十一师师长。陵墓建成之后,他派专人到此处来守陵。
这位守陵人,名叫叶云飞。算起来,他是陈诚的亲戚,1927年接了守陵的任务,便从青田老家举家搬迁到了杭州。老人如今已经过世,记者通过其后人陈国光的口述,了解了如今仅存于老照片中的“血园陵”。
72岁的陈国光,2岁时跟随父母来到了杭州,和外公叶云飞一起住在陵墓旁的小房子里。他回忆:“那时陵墓用石墙围着,大门是两扇五六米高的铁门。进了大门是铁皮亭,顶是洋铁皮做的,柱子是木头的,坐十五六个人不成问题。再往上走,是一个牌坊,两边各有两根柱子,顶端有根横梁,上面写着‘铁血丹心’四个大字。”
陈国光说,小时候他常常会到灵骨塔里去。那时的灵骨塔,十来米高,四面都有圆形拱门可以进入。
塔正中央,有一块至少两米高的墓碑,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战争时间、名称,和牺牲者的姓名。抬头望去,还有个老式气象仪,现在也消失了。
顶层的洋房,是陈国光年幼时玩耍的地方。“一楼是大厅,里面有很精致的家具,有精美的书籍和画册,还有钢琴,我还记得,二楼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巨幅半身像,可能是民国殷实人家的别墅。”可惜,陈国光记忆中那气势恢宏的一切,如今已不复存在。
不过正如丁云川所说的:“血园陵的开放,让杭州民国时期的烈士陵园增加到了三个。这样一来,它将和南天竺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西溪路的抗日战争烈士陵园一起,见证民国时期的杭州历史。”
而这,正是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人,需要时刻铭记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