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4日讯 老底子杭州的南高峰下,有一块面积还蛮大的荒地,杂草丛生。荒地上,有两棵大树,虽然早已枯死,但依然挺立,一棵叫龙槐,一棵叫凤柏。两棵树,成了荒地上,唯一的风景。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荒地上,多了一个石墩,上面用红漆写着三个字:血园陵。这个血园陵,正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
昨天,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一座遗址公园,血园陵在保存杭州重要历史见证的同时,也为市民和游客纪念先烈,提供了一个缅怀之所。
血园陵合葬着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
昨天上午,记者沿着南高峰东面的游步道,一路向上。在半山腰,就能看到,紧挨着游步道的血园陵遗址。血园陵三个大字被刻在了一个树桩上。
血园陵是个什么地方?先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血园陵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建于1927年4月至7月间,是原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师长严重主持修建的,安葬着北伐战争中二十一师的阵亡将士。
北伐战争时,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当时,两党党员同仇敌忾,为国捐躯,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全面胜利。
随后,蒋介石策划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清党反共,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师长严重与蒋介石意见相左,在政变前辞职来杭,选址南高峰,为北伐战争中阵亡的二十一师将士建造陵园,安葬部下。
后来,文革期间,因年久失修及人为破坏,血园陵主体建筑坍塌,逐渐湮灭。
2009年,花港管理处进行文物普查,发现了血园陵。搞文物的人都知道,发掘历史遗存,考证是最艰难的环节之一。
血园陵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什么时候被毁的?埋葬了哪些人?历史上,几乎没有记载。
花港管理处文物科有一张黑白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是血园陵最老的影像资料,但年代久远,照片很模糊。
后来,园林文物局文物处在台湾一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中,查到一条记载。经过专家分析,最终确认这座墓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建造于1927年北伐战争后,抗日战争前。合葬的英烈,有上校、团长,他们都很年轻。
经过考古发掘和保护性修建,血园陵重见天日
确认血园陵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墓后,2011年11月,杭州顶级的考古专家正式进场进行清理和发掘工作,并形成方案。
考古发掘的目的,就是保护,血园陵原本的一砖一瓦,都会保留,只是增加了一些绿化和供市民游客行走的游步道。
前年刚好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也算是杭州做出的一种纪念。
尽管当时的血园陵,只是一片荒芜的空地,残桓断壁,但是,考古专家们还是感受到了当年这座墓地的肃穆气氛与恢宏气势,层层护坡、台阶、围墙、碑亭。
考古人员还在陵园里,发现了国民革命军整编第六十九师中将师长戴之奇墓碑,作为墓园展示内容进行保护性展示。
随后,花港管理处开始对血园陵进行遗址保护项目建设,要把血园陵建成一座遗址公园,占地面积为4500平方米,整体的格局不作改变。第一期环境整治工程于去年12月完成。主要对灵骨塔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建,对四层平台内的遗址,包括门柱、牌坊遗址碎片等进行整理、保护恢复,修筑四层平台间和左右两侧的石挡墙。工程还对园内游览系统、排水系统进行了修缮施工,并对环境进行梳理。
登山道两侧的环境,也进行了整治。内容包括道路铺装,修建木栈道、驳坎挡墙、台阶栏杆、排水沟,绿化种植等。
花港管理处文物科提供的黑白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有一座亭子。经过考古发掘,亭子进行了修复,以后还要在亭子中竖“北伐阵亡将士烈士墓”纪念碑,将确认的阵亡将士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让市民和游客可以敬仰这些先烈们。
另外,血园陵二期工程,计划建造历史陈列馆,展示历史。
守墓人昔日靠种茶叶来维护陵墓
开头,我们提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荒地上多了一个石墩,上面用红漆写着三个字:血园陵。有关这三个字,还有一段小插曲。
园林文物局文物处在杭州找到了一位老先生,姓陈,70多岁了,是国民党将领陈诚的亲戚。陈老先生的外祖父,从1927年建墓到解放之后,都是血园陵的守墓人。外祖父为了让后人记住先烈,找了个石墩,刻上了“血园”两个字,但不知什么时候,后人又在后面加上了“陵”字,“血园陵”便由此而来,也有老百姓叫它“血陵园”。
为了守墓,当时陈老先生的妈妈和舅舅,一家人都搬到陵墓附近生活,还在周边开辟出一片茶园,并用卖茶叶的钱来维护陵墓。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他们一家人才不得已离开了陵墓。
现在,原本深藏于南高峰荒草林木间的血园陵,在经历了数十载的岁月磋磨后重见天日,与云居山遥遥相望,冥冥中碰撞出“青山有幸埋忠骨”的历史机缘。
这个星期,杭州的天气都蛮好的,阳光温煦,适合爬山。如果去爬南高峰,不妨去血园陵里走走,瞻仰一下烈士。顺着血园陵往上爬,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就能看见西湖全景和钱塘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