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岱山1月24日电
茫茫东海中的衢山岛,一度因岱衢洋上满舱“金银”而声名远播。后来,随着野生大黄鱼的几近绝迹,曾经繁荣的衢山岛,一度没落了。时至今日,聪明的海岛人再次发现,来自大海的另一份馈赠——交错的深水航道。中国东部沿海最好的国际航道,多半集中在衢山岛周围。
这里连接海洋,这里连接希望。几天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新区五大发展目标里,“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位列第一。自新区成立以来,纷至沓来的大项目将“千岛之城”舟山变成一片建设中的热土。
在省两会召开之际,迎着海风,记者实地探访衢山岛几大项目建设工地。
海岛的冬天,风多从西北方吹来,冰冷刺骨。从舟山本岛坐船,1个半小时便能登上衢山镇黄泽山岛。
站在岛上,可以远眺11海里之外的上海洋山港,而不远处的国际远洋航线上,不时有巨轮往来。这里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是中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海上门户。这一“显赫”的地理位置,如同人体的心脏。
“来,上我的车!”坐上工地司机陈师傅的小卡车,我们颠簸在岛上“削山填海”平整出的土地上。施工现场负责人张富祥说,自2011年底动工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基础工程,目前已经进入主体工程建设,包括石油库区等。因为“施工节奏太快”,开工以来,张富祥就很少回家。
从头到脚全副武装的陈师傅开着小卡车,满载着开采的砂石,每天数十次地往来于山海两边。即便单调至此,他也在感叹“时间真快”。去年春节后,从家乡东阳来此打工,这一转眼又要过年了。任劳任怨的老陈并不清楚,他参与建设的这个工程,对脚下这片土地究竟意味着什么。
张富祥这样解释: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海上大小航线更像是那一条条或粗壮或细小的血管,正在紧张施工的“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项目”就等于是在大小“血管”交汇的黄泽山安装了一颗强劲的“大心脏”,为“工业血液”的流通提供动力。
这一“心脏”的功率巨大,全部建成后,库容量可达1270万方,预计总投入将达120多亿元。按计划,黄泽山石油中转储运项目一期将于2014年投产运营。
黄泽山岛位于衢山本岛正北,它的正东方是鼠浪湖岛,矿石是这个小岛发展的命脉所在。
登岛的下午是个阴天,海风呼呼刮过。码头边上,施工队长拿着话筒高声呼喊,指挥着海上施工。从话筒中扩出的声音,立刻被呼啸的海风吹散。记者看到,一个工人身着特制连体防水服,慢慢浸入到冰冷的海水中,接过工友传来的一包包沙袋,缓缓投入指定位置。
这里正在作业的,是鼠浪湖岛矿石中转码头项目的引堤工程。“85后”小伙王碧水是施工现场的协调人,2009年从浙大建工学院毕业后,即加入刚刚成立的项目工作组,这已是他在海岛上待的第4个冬天。
3年多的磨砺,让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大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者。
记者采访时,他用玩笑的口吻说起,刚入驻时,岛上只有大得怕人的野蚊和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疯狗。4年前,鼠浪湖岛民整体搬入位于衢山岛斗新城规划区内的鼠浪新村。一座小岛将自己的根脉,移植进另一座大岛,而这座空岛正在被开发为一座海上矿石驿站。去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鼠浪湖岛矿石中转码头项目,总投资为49.1亿元。
站在临时码头上,王碧水指着面前一片开阔的洋面对自己说,“再过两年,这里的波浪就不会这样平静了。”
王碧水的梦想,是在毕业6年之际,亲眼见证这座悬水小岛上崛起年通过能力为5200万吨的全国最大海上矿石中转基地。沉睡已久的鼠浪湖岛,将敞开怀抱迎接世界各地的巨轮。
衢山,这个悬水小岛,曾因为偏僻而落后,并不引人注目,而在采访中,记者却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昔日因渔而兴,也因渔而衰的小岛,正以一种昂扬的姿态引吭回应大海新的呼唤。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