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9日讯 对于拒载现象的屡禁不绝,杭州运管的态度是这样的:这些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但是由于公共运力不足包括出租车,导致乘客需求与供车矛盾越发突出,出租车司机在利益推动下,拒载等问题也就比较集中。
但剥去这层表像,另一个原因,就说来话长了。
由于历史原因,杭州出租车经营模式多样,目前出租车有8973辆,其中出租汽车企业76家,拥有出租汽车7848辆(这76家中,车辆规模超过100辆的大中型规模企业27家),个体出租汽车经营户1061家,车辆数为1125辆。
杭州出租车协会秘书长蔡关尧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出租车企业的经营方式大致有:公车公营、承包、卖断和挂靠四种主要模式(见图)。记者从运管部门了解到,全市共有在岗出租汽车驾驶员21800余名,外省籍的驾驶员占比57.9%,主要是来自河南、东北地区及安徽、江西等省份。
●公车公营:公司与司机签订合同,受公司直接管理。司机向公司缴纳1万元的风险保证金,之后每天向公司缴纳330元—350元的班费,其余每天赚的钱归司机所有,油费自理,车辆的维修由公司负责。
●承包:公司从政府拍得出租汽车有偿使用权,采用与司机签订单车承包合同,约定司机每月交8000元—8500元不等的承包金,剩余部分由司机所得。
●挂靠:取得经营权的个体车主,将出租车挂靠在公司名下以公司的名义经营。
●卖断:有些公司规模小、资金缺,从政府拍得出租汽车有偿使用权,卖给司机,每月收取1000元不等的管理费。
在实际运营中,出租汽车行业由于产权不清、经营模式不规范,加上公司管理主体责任不到位,导致产权争议纠纷不断,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蔡关尧以“卖断”举例,由于卖断了经营权,公司无法对出租车司机进行约束。
蔡关尧告诉记者,“卖断”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按照当时的规定,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10辆以上出租车的公司,才有新车投放投标的报名资格。到后来,报名条件也逐渐从20辆增加到现在100辆。
蔡关尧说,那时候,不少公司都是靠临时贷款,才筹到一笔资金参与投标。公司拿到经营指标,将经营权一次性卖给出租车司机,从中赚取差价。
2001年,杭州市对原来进行行政审批的出租车全部进行重新审定,规定这些车辆的使用期为十年,也就是2011年到期。2004年,杭州市区竞标出租车经营权时就明确规定,不允许中标的企业将车辆卖断给个人经营。
但随着两次“奖励”,当初“卖断”经营权的到期时间,也随着延长。
2003年左右,杭州市开始更新一批较为高档的出租车。政策规定,对及时更新的车辆,还能获得五至七年的奖励年限;2009年开始,杭州出租车实行单车考核,规定每年考核1500分以上的车辆,能延长一年使用期。
蔡关尧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出租车的运营成本并没有上涨太多,但生活成本却在增加。
而且,在杭的外地出租车司机大部分都“拖家带口”来杭,而据他了解,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妻子一般不外出工作,在家照顾小孩为主,这样一来,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到了出租车司机一人身上。
正是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出租车司机对“赚钱”的概念,就比较强烈。
- 杭州出租车服务质量遭电视名嘴邱震海吐槽
- 【新闻鲜晨多】1月28日: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杭州出租车“全中国最差”
- 记者实地体验杭州出租车 到底哪些地方让人不满意
- 邱震海:杭州出租车“全中国最差” 言之过重
- 凤凰卫视主持人称杭州出租车服务全国最差 实名举报的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