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两会对于政府如何使用“钱袋”的监督之声越来越响亮,情形喜人。很简单,当代表和委员切实为老百姓管好这些“钱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纳税人才有可能自豪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否则,不尽的贪腐和奢侈浪费将成为危害国家和百姓的粮仓硕鼠,导致一系列的社会不公平。
而管好“钱袋”恰如省政协委员宗馥莉所言,能不能更“透明”些。那么,每年的政府部门财政预算草案应该是一扇“透明”的窗户。无论写这个预算的,还是读这个预算的,最好是做到双方能够领会得比较明白,换言之,我们期望这样的文本在“写”和“读”的双方,是一扇落地玻璃窗,对面的景物一望即知,这样才能针对性地提真知灼见,才能形成本应“透明”的良性互动。
不过看到《钱江晚报》1月28日A2版的报道中的一个细节,说与会代表委员将对《2013年省级部门财政预算(草案)》进行审查,“今年的草案厚达300多页,但一些代表委员还是说,不够细,看不懂。”而“有些代表委员根本没有看草案,问其原因,答:‘反正看不懂,干嘛要看。’”——这事儿令我对“写”和“读”的双方都存了疑,都不满意。是这样的文本一定是无法让委员们看懂的?是看不懂的代表最后也投了赞成票?还是我们还需要注重学习,一定要学会看懂?
同样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会上,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和浙江省财政厅专门为两会做了一次可爱的尝试,省人大代表们拿到一本精致的彩印小册子——《浙江公共财政预算读本》:“有关数据的解读,在这本34页的小册子通过饼图、柱形图、线形图等各种图形,让人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穿插了不少老人、儿童等卡通动漫形象。”——我想这是另一种“写”和“读”的关系,需要智慧,也需要诚意。我相信,日益民主的进程中,每一个代表和委员确实还有很多能力需要学习、力求进步,从而真正履职尽责,但帮助他们学习进步肯定是全社会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义务,有些通俗易懂、由浅及深的工作我们现在就应该做,应该常态化,应该走在前面,以体现我们对中国社会民主和民生必要的诚意、敬畏和共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