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嘉兴2月12日讯(记者 王霄瑜)儿时的过年就像童话一样,好像什么愿望都能实现。比如只要说说吉祥话就能拿到大红包,但拿红包也是有讲究的,虽然年纪小,可个个都像熟谙世事的选手,欲拒还迎,心里却早已美得没边儿了。
小时候最爱过年,外公是北方人,他包的饺子在邻里间是出了名的好口碑,从皮子到馅儿,都得亲自操刀,我和哥哥姐姐抱着篮子在一旁数数,妈妈和阿姨们忙着下饺子,水气弥漫了整个厨房。外婆爱吃糯米,所以过年粽子也少不了,提前好几个月就着手准备包裹的粽叶,是外婆一张一张亲手挑过的,清香四溢。我们小辈们则是被使唤了去挂芝麻秸、贴门神、放烟火,厨房的香味飘出了窗外,烟火里也沾满了“年”的香味。
印象中的过年一直是这样的,热闹、温暖,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
但时间在走,人在变。过年的氛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淡。自从外公去世,外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后,便鲜有像像样样的团圆年。今年照顾外婆的阿姨回家过年了,妈妈跟阿姨几个医院轮流守夜,我的除夕夜是在杭州过的,虽说有一半的亲戚,有家,但总有些疏离感,不是那个味儿。放佛只有街上那一排排在料峭春风里摇曳的红灯笼还在昭示着春节里那该有的火红的味道。
一年又一年,现在对春节的企盼,好像总在惦记着放假,可真正放了假,却找不到年的味道。不知道是人变了,还是年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