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3日讯 上到80岁白发老人,下到2岁的蹒跚小孩,一大家子81口人,整整摆了八大桌……这应该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家庭团圆饭了吧。
昨天,坐在电脑前整理照片的陶洪华,越看越兴奋,熬不牢要给早报打来电话,希望跟大家一起分享他们这个大家族新年里的幸福生活。
这户大户人家,就在丁桥。如此大场面的团圆饭,他们每年都要摆,今年已经是第25个年头了。
朱氏家族一家84口人
团圆饭一摆就是25年
陶洪华的外婆,叫朱冬梅,今年80岁,土生土长的丁桥人。朱冬梅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
陶洪华扳着手指,像说绕口令似的,细数了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大舅公家里有4个子女,二舅公和小舅公家都是2个,大姨婆家里也有4个子女,二姨婆家有2个,小姨婆家1个……舅公姨婆的孩子,很多也都开枝散叶了。
这么一算,现在全家总共有84口人。如此大场面的团圆饭,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吃,这一吃,就是整整25年。每一年,84个人都到得齐齐整整。今年,有三个在国外过年,其他81个,都聚齐了。
老人家们约定,每年的团圆饭,七个兄弟姐妹轮流做东,一家一年。老底子,就菜买回来,家里自己烧。
后来,家里人丁越来越兴旺,家里烧根本来不及,就去饭店吃了。今年轮到陶洪华的二舅公朱长根,老先生早早地就去饭店订了能摆上8桌团圆饭的大包厢。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
纪念一起走过的日子
今年朱家的团圆饭,套用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走“怀旧路线”。
二舅公朱长根的儿子和媳妇,都是小学老师,他们收集了这25年以来,每一年团圆饭的照片,做成了以“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为主题的影集,通过投影仪,在团圆饭现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团圆饭的照片,一年比一年多;照片里吃团圆饭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回忆,欢声笑语不断。大屏幕上,时不时地还会出现几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七个年轻人的笑容,在今年的团圆饭现场,还全都能找到。
尽管,许多昔日年轻的脸庞,如今已布满了皱纹,但时隔50多年,每个人脸上还是一样写满了幸福。
倒是家里的几个小朋友,看着黑白照片里,七个穿着老布罩衫的年轻人,怎么也认不出来他们是谁。孩子们看看相貌,再毛估估地猜一下,好像跟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点像,其实照片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已经做阿太了。
如今每家每户住上楼房
朱家小日子越过越幸福
2008年,丁桥开始回迁安置,朱家一大家子人,又重新回到了丁桥,住到了一起。这时候,朱家已经有20户人家,79口人了。每家每户,都分到了3套房子,除了自己住的,多出来的房子就出租。
没有了带院子的农民房,再次回到丁桥的朱家,每年的团圆饭,就只能去饭店吃了。
小辈们觉得,团圆饭少了一份老底子的味道。但是老人们很实在:以前在自己家里烧团圆饭,是因为收入不多,为了省几个钱;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好了,当然要去吃饭店饭了,吃完还不用收拾,好好享受一下。
现在,朱家的每户人家,都住在有物业的小区,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大家族里,有老师、医生、护士、工程师、公务员、个体户等等。
尤其是朱冬梅和六个兄弟姐妹,七个老人家,最高兴的,就是住上了小洋房。朱冬梅说,她从出生就住在丁桥,很羡慕城里的人,能住洋房。真没想到,自己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也能当上城里人,住上这么漂亮的洋房,生活越过越幸福。
老底子拜年费钱费力
不如聚在一起吃顿饭
老底子的丁桥,还是个农村,过年过节,很讲究礼数。今年33岁的陶洪华,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过年,他都要跟着爸爸妈妈,带着大包小包,挨家挨户,去给亲戚拜年。
因为外婆这一辈,有七个兄弟姐妹,爸爸妈妈这一辈,又有很多表兄弟姐妹。每年拜年,从大年初一,得一直马不停蹄地拜到元宵节,可走过的亲戚,还不到全部的一半。
而且,上门拜年,就要在亲戚家吃饭。亲戚客气,大鱼大肉准备了一大桌,最后都吃不完,很浪费。还有,因为人多,朱家过年的压岁钱,都分不清楚,长辈多,小辈更多。
直至25年前的春节,二舅公朱长根提了个建议,与其这样一家家去地跑,还不如每年的大年初一,大家聚在一起,互相拜年,就吃一顿团圆饭。这样,过年不用赶来赶去这么累,也节约了人情来往的费用。二舅公的建议,大家一致通过。就从那年起,七户人家轮流做东,费用由小辈平摊。
小辈的压岁钱,也算在团圆饭的费用里,每个孩子200元。
一大家子虽然分住各处
但团圆饭一年也没落下
朱家祖祖辈辈都生在丁桥,长在丁桥,住在丁桥。直到2003年,丁桥拆迁,那时候,朱家还只有13户人家,45口人,当时离开了丁桥,去外面租房子过渡。
这一过渡,就是五年,但是团圆饭的约定,一年都没落下。只是,家里的团圆饭,摆到了饭店里。
尽管大饭店的菜肴,精致美味,吃完也不用洗碗,但是陶洪华这一辈,还是很怀念长辈们自己烧的团圆饭。
当年轮到哪户人家做东,这户人家过年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张罗忙活了,还要专门去城里请一位大厨回来。
荤菜,去市场里买,因为量大,都是拿批发价的;蔬菜,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地,地里都有种,这家送点,那家拿点,绝对的绿色蔬菜。
饭桌就摆在家门口的院子里,虽然天气冷,但是人多热闹,也就不怕冷了。亲戚们来吃饭,礼可以不带,但桌椅板凳,碗盘筷勺一定要自带一些,因为做东的这户人家,肯定不够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