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2月16日专电 春节长假刚过,因为压岁钱的收缴问题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的消息频见报端,媒体报道的另一条消息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个10岁的孩子向同龄孩子炫耀自己压岁钱多,遭到殴打,理由是“他红包比我们加起来还多,打他!”
长辈给予未成年晚辈压岁钱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随着红包连年“通胀”,在压岁钱的认识、管理和使用问题上,大人和孩子的理财教育都该跟上。
压岁钱与其他红包的意义不同,寓意是长辈希望晚辈驱恶辟邪,祈福保平安。过去,物质生活不丰富,逢年过节派送的红包,也就仅仅是买几个糖的钱。而现在,压岁钱不知不觉有了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约定俗成”,成为了很多孩子不容小觑的一笔财富,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行情还是连年看涨。
“红包文化”的盛行折射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在孩子享受“红包福利”的同时应该跟上对他们的理财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长辈辛苦钱的来之不易。对于年龄稍小的孩子,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商量压岁钱的用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进行合理引导;对于较大的孩子,家长则可以帮助他们制定理财计划,启发起经济意识,并提醒他们不要“炫富”,不要攀比,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当然,应该接受理财教育的不仅仅只是孩子,压岁钱每年“水涨船高”的背后,也是长辈“送的太少没面子”心理。给孩子压岁钱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哪怕自己再有钱,过度的大方阔气是不可取的,更别提很多老人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每当春节就面临“人前笑着发钱,人后心痛流泪”的尴尬。对孩子的亲情不能从压岁钱多少上来衡量,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否则,再厚的红包也弥补不了亲情的缺位。(完)
- 年终奖你会怎么花 过个年就花光还是用来充电理财
- 夫妻双双90大寿 全村148个老人每人一个红包
- 理财软件看花销浙江人最爱血拼 你的钱都花在哪里了
- 90后职场新人成"恐归族" 最怕被亲戚问收入和讨红包
- 产品收益下滑趋势仍将继续 蛇年银行理财唱"稳"字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