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1日讯 虽然是冬天,但是,市政协城建委则关注杭城夏季越来越灼热的“热岛效应”。
2012年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最近31年的气象资料,重庆、福州、杭州和南昌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引发广泛关注。杭州“火炉”现象更是被推上从来未有过的风口。
城市热岛效应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指城市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市政协城建委认为,“近年来,杭州的城市热岛现象迅速扩展和增强。研究对策,缓解杭州热岛效应显得十分迫切。”
从月变化分析看出,杭州热岛效应一年中在夏、秋两季较为明显,其中尤以夏季的值为最高;冬、春两季热岛强度都比较低,可见,夏季城市工业、交通等热量排放以及建筑物的低传导作用,使得城市热量和高温状况远远高于郊区。
一天中,城市热岛强度白天低于夜间,中午前后为最弱,夜间最为明显,这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已有的热岛研究结论吻合。
从杭州高温年平均天数演变分析,1971到2010年平均21天,1981到2010年平均27天,2003到2012年平均40天,可见最近十年杭州高温天气有明显加剧趋势。
最近十年杭州高温天气有明显加剧趋势
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杭城“热岛效应”
“都市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热岛效应就越明显。”市政协城建委分析了杭城“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第一,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硬化面积加大,水泥、沥青路的逐年增加而植被的相对减少,热容量增大,反射率减小,是形成热岛的原因之一,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是相对高温区。
从地形环境看,杭州市区三面环山一面城,地形走向与盛行风向不利于城区热量向外扩散,对“城市热岛”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第二,城市高楼加剧“热岛效应”。据杭州市公安消防局的统计,截至2010年7月,杭州共有高层建筑3958家,大部分集中在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据研究,城市建筑物和路面传送热量的速度要比郊区湿润的沙质土壤快3倍,白天这些建筑物的墙壁和屋顶受到阳光照射,附近区域很快升温。
“高层建筑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阻碍风的水平流动,阻碍了城郊之间热量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交流,地面热量不能及时散失而形成‘热岛’,这以杭州老城区为代表。”
杭州气象站观测资料证实,杭州城区风力逐年下降,杭州主城区静风频率已超过20%,早晨逆温频率达60.5%。
第三,城市的上空大气比较混浊,温室气体含量较高,明显影响地面长波辐射的散失,由此导致温室效应,而在空气清新时,温室效应很难形成。“2000年以来杭州灰霾天数急剧增加,促进了杭州高温区的形成。”
第四,人为热源排放过于密集。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都会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人口集中,风扇、空调的功率更是惊人,能源消耗大。城市的交通工具都是一个个大的散热器。
多建大面积绿地、科学规划城市“风道”
武汉曾是“四大火炉”之一,但是近年来,武汉已摘掉这顶戴了很久的“热帽子”。其中,城市绿化、科学规划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7年至2011年武汉城区绿地面积增加了两倍多,绿地率增加到了32.3%,花草树木‘拽’住了武汉升温的脚步;同时为城市划出的6条生态走廊作为‘风道’,与长江天然‘风廊’一道,成为主导‘风道’,六大风道为主城区‘吹电扇’降了温。武汉的做法值得杭州借鉴。”市政协城建委表示。
借鉴之一,多建大面积集中的绿地。研究表明,当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时,绿地就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市政协城建委建议,杭州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应注重城市森林的合理规划布局,适当增加大面积的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将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发展,宜多采用植树与种草相结合的绿化,利用屋顶综合整治,实现公建、住宅屋顶“平改绿”;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借鉴之二,科学规划改善城市“风道”。从城市布局上,按照杭州“一主三幅六组团”规划空间布局和“两疏散、三集中”方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保留主城区与组团、组团与组团之间有足够的生态绿地、水体等生态屏障,加快推进主城区疏散外延建设,增强通风降温作用。
“要改善城市风通道,杭州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城市道路的布局,在保证交通便利的条件下,应尽量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要考虑局地风力影响变化,比如,钱江新城高层建筑集中临江,夏季挡住了来自杭州湾的清凉空气,需要研究完善,确保风通道可以让清凉空气沿着河流‘走廊’源源不断地输入城市,改善城市的空气环境。”
此外,改善杭州大气环境质量,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搬迁或疏散处于市区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能耗企业,坚决杜绝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等。
上海浦东250米宽世纪大道做“风走廊”
去年12月13日,第二届城市学高层论坛在杭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会上提到,上海在规划建设浦东新区时,特意留出了“风走廊”,让风能通透穿过,所以雾霾天气就比较少。
他说,“上海有一个‘风玫瑰图’,就是一年四季风向哪来,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图画。上海夏天多刮东南风,秋天多是西北风,所以在浦东规划建设了一条250米宽的世纪大道。这个不是讲排场,是为了要让风吹进来,浦东那么密集的高楼,没有一个通风道怎么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