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手艺受到认可,产品热销……然而在这背后,却藏着叶文运的“不甘心”和“委屈”。
近十年来,苍南剪纸热销国内外。然而,这些产品的封面上印的大都是“山西大同”“河北蔚县”等标签。
为了让点色剪纸更好地走向市场,叶文运开发了一系列剪纸产品。
浙江在线02月27日讯 逢年过节,乡民们在窗户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纸花。这些从完整的纸里破碎出的七巧玲珑,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也是人们避邪求吉的传统方式。它们就像清澈双眼中的瞳孔,悄悄注视着过往的行人和年节的喧闹。
在苍南,有一种剪纸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民间工艺美术——点色剪纸。它与其它形态的剪纸艺术一样,发祥于民间的民俗活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十年来,点色剪纸探索市场化道路,产品热销国内外。然而,在这些产品的封面上,印的都是“山西大同广陵剪纸”、“河北蔚县剪纸”、“广东佛山剪纸”等标签。曾经远近闻名的点色剪纸,为什么沦落到“为他人作嫁衣”?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只能躲在幕后做“套牌”?记者走访了苍南剪纸中心,探寻点色剪纸的生存发展之路。
弄个标签换个名
外地转手卖出5倍以上价格差
正月初五,苍南灵溪民间艺术馆的剪纸工作室里,点色剪纸传承人叶文运正和他的徒弟黄义座忙于清点淮安一批剪纸订单——“西游记”。叶文运告诉记者,这批剪纸从设计到裁剪再到送去龙港装订,前后大约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惯例,这套《西游记》要打上“江苏淮安剪纸”的标签。每套出厂价大概35元。而封底右下角,“185元”的销售价赫然入目。
在工作室柜台中,陈列着大大小小上百种剪纸产品,其中不乏点色剪纸。这些产品有个共同点,所有产品都没有“苍南”标识,而是冠上了“山西京剧脸谱”、“陕西生肖”、“酉阳印象”、“佛山彩色剪纸”等名号。按照不同规格,封底的标价在250元至850元不等。
翻出订单明细,叶文运说,几年来接的订单非常多,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自己没有时间去估算。印象中,除了新疆之外,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都有订单。一般来讲,剪纸通用版批发价为150元/套,A4开本批发价为50元-60元/套,20开小册子批发价为35元/套。而这些产品,运到订单所在地的市面上,就以5倍乃至5倍以上的价格出售。
记者采访了大同广陵县的一家订货商。对方表示,苍南剪纸、尤其是点色剪纸工艺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因此经常会从苍南订很多货来满足当地剪纸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据介绍,这些产品多数为当地风景名胜、人文古迹、民俗风情等。其中,生肖类、脸谱类最畅销。他们订的A4开本剪纸产品在市场上出售,价格为300元-450元/套,而20开小册子的价格是200元-280元/套。
“这些都是我们苍南做的,但是别人却不知道。”叶文运说。事实上,这就好比穷人家的孩子过继给富人,换了个姓氏立马“身价百倍”,待遇截然不同。
谈到落款“苍南”的剪纸产品,叶文运表示:“看热闹”的人多,真正买的人少,基本没有什么市场。现在,这些产品大多数用来送人。
为生存做“套牌”
最怕人家问学生的出路
自身手艺受到别人的赞赏,市场销售也充分证实了点色剪纸的实力。然而,在这个“喜人成绩”的背后,却藏着叶文运的“不甘心”和“委屈”。
“自己做得那么辛苦,却要打上别人的标签,我也觉得不痛快。”叶文运流露出些许无奈。
作为浙江省非遗,点色剪纸究竟为何只能做“套牌”?
叶文运的话或可令人一窥其中关节。他说:“没办法,为了‘养’这个非遗,为了撑起这个传统工艺,能接到单子已经很不错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周锦云则认为:“缺乏宣传,知名度不够。”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苍南县桥墩镇的美术工作者林湘、许健、李布樾等人将剪纸融进国画和水彩画的用色特点,为剪纸艺术增添了新的品种——点色剪纸。他们摸索出的“水点色”技法,在国内尚属首例。与此同时,他们还创办了颇具规模的剪纸工艺厂,产品一度畅销国内外。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曾经辉煌一时的点色剪纸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艺人年龄越来越大,而年轻人又不感兴趣,点色剪纸濒临失传。
对于靠父子传承、师徒相袭的传承特点,接班人是缓解民间文化生存危机的有效途径。30多岁的年轻艺人叶文运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叶文运说自己一开始做点色剪纸,希望能做出好作品。慢慢地在剪纸的过程中境界有所提升,他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点色剪纸是苍南文化的载体,以点色剪纸为线索传承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与个人的生命价值有着紧密联系。
于是,这位美术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开始对这项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到桥墩镇拜访老艺人,琢磨技艺;将此工艺带入课堂,自创教程;成立工作室,吸纳学员;成立“点色剪纸中心”,开发各类工艺品,产品远销国外……凭借叶文运的努力和多方支持,2008年,点色剪纸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叶文运的剪纸作品参加国内外剪纸艺术展,频频获奖。
即便如此,点色剪纸这门传统艺术仍然面临着生存危机。用叶文运的话来说,就是“资金跟不上,传承人少得可怜。”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叶文运从2004年开始摸索产业化道路,陆续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按合同规定,产品不能出现“苍南点色剪纸”的字样。
渐渐地,资金问题稍微有所缓解,但点色剪纸也陷入了“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境地。而传承人的匮乏,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费了很大力气,想留住学生,但是太难了。”叶文运说,包括课堂教学、工作室在内,他带过的学生不下千人,但是真正“脱产”跟他做剪纸的,只有黄义座一人。
黄义座今年24岁,学习剪纸近5年,现在每个月,叶文运给他2000元的工资。黄义座的话语中透露,不少朋友收入比自己好。问及今后打算,黄义座说:“应该会坚持这门手艺吧,慢慢来,应该有希望的。”
这方寸之间的剪纸,让叶文运为之坚持了14年,但学生的前途却一直是他的“心中之痛”。他说,最怕人家问:叶老师,孩子跟你,有没有出路?“我也不知道以后点色剪纸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年轻人有更好的出路,总不能拖他的后腿吧。”
传承人的匮乏,也造成叶文运面对“大单”不敢接手。记忆中,去年山西有个大订单,需要在一个月内生产100万张剪纸,叶文运只能婉拒。
开发剪纸DIY产业
融入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
非遗,之所以被称为“活化石”,不仅指其古老的渊源,更指其在社会经济巨变下变得脆弱的生命力。那么,点色剪纸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谋得发展?
周锦云表示,点色剪纸可以向乐清的细纹刻纸取经。在练好“内功”,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类展览和评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此一来,才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对此,叶文运也有自己的规划:下一步,将努力进行精品创作,提高作品艺术附加值,打响点色剪纸的品牌;在人才培养方面,叶文运打算致力于教辅材料的开发。面向当地学校分高、中、低三个等级设计教材,把点色剪纸更系统地带入校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剪纸人才。
此外,叶文运也重点“晒”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开发剪纸DIY产业。叶文运解释道,所谓剪纸DIY产业,就是配好材料、图稿、教程、工具等点色剪纸必备的物品,然后设计包装,投放到市场上推广,让消费者自己动手去剪纸。此举类似市场上较为火热的“十字绣”。
为了减少剪纸的难度,提高剪纸速度,叶文运发明了“旋转笔刀”。叶文运说,最初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刻字机的运作方式。他把自动笔的铅笔头改成针头,然后磨扁,制成360度旋转的笔刀。
“比如剪纸中的圆圈,用刻刀需要无数笔,但用特制的笔刀就只需一笔,好像用圆规画圈一样省时。”叶文运笑称,这是“刻”到“画”的转变,只是用来“提速”。但点色剪纸的精华工艺是属于传统的文化遗产,不能改变。而这个创业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推广点色剪纸的技艺,然后将其发扬光大。
或许有人会觉得,植根于纯朴的民间土壤、用意在于“祈福”或“吉祥”的点色剪纸手艺,如此“泛滥”于民众生活中,是否会失去原来的韵味?
在叶文运看来,就继承传统来说,点色剪纸艺人不仅要在技法上传承一些绝活,还要注意这些剪纸不能远离民众的民俗生活。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以至于被历史所抛弃。
这个观点得到其他业内人士的认可。周锦云认为,非遗,只有融入百姓生活,才是活态的更好的传承与保护。而叶文运的“剪纸DIY产业”就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从苍南点色剪纸提升到温州非遗的继承和发展时,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阮静也有类似的见解:“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恰恰是积极地做出变通,才是得以传承发展的坦途。民间文化遗产,只有在产生它的土壤中,只有在百姓民众中,才能得到最好的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也只有在最广泛的群众活动中,才能因坚持了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民族性的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强,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