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大褂,脚蹬轮滑鞋……这两天,温州轮滑女医生在网上很火。
崔医生是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由于院区太大,她为了节省会诊路上的时间,用上了代步加速“神器”——轮滑鞋。
“只看过酒店服务员踩这玩意上菜。还没见过医院踩这看病。”这一创意引起了网友们的好奇,不少网友表示“力挺”。
新院区比原来的大了20倍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院区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占地500余亩。
“温一医新院太大,急会诊太多,最忙数心内医师,无奈只得脚踏风火轮,各病区来回穿梭,因而大大地赢得抢救时间!今后住院医师的基本功培训是否应加上旱滑呢?”
消息最早来源于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怀勤的微博,3月1日发出,已被转发上千次。
张怀勤说,心内科医生是“会诊大户”,平时除了负责本科室153张病床的病人,还得去其他科室会诊。“心脏不好,血压高的病人都需要心内科医生协查。大龄病人在这方面多少都会有些毛病。”
“刚搬进来大家就开玩笑说以后是不是得踩轮滑或者骑小自行车了。”张怀勤说,以前在老院区还能接受,搬到新院区后大家就感觉有点赶不过来了。“毕竟面积大了20倍呢!”
忙的时候一天要跑12公里
医院大了可以承接更多的病人,但对医生来说确实是个“体力考验”。
据了解,新院区的临床科室有50多个。张怀勤说,心内科医生穿梭于这些病区之间,白天负责会诊的医生每天差不多要跑20多趟,夜班医生一般也要跑七八趟,多的时候10多趟。
“这是个很长的距离。”就拿最经常去的急诊科来说,从2号楼3楼的心内科到4号楼的急诊科来回约有六七百米。
做个粗略的统计,假设来回一趟600米,一天20趟,那么一个医生一天就得走12公里的路程。
一个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按这个速度算,即使不停地走,一个医生每天得走约166.7分钟。
这是理想状态。张怀勤说,为了争取抢救时间,事实上医生们基本上是靠小跑赶过去的。“根据卫生部要求,医生接到急诊科人员会诊通知后,必须在5分钟内赶到会诊科室。”
因此,此前轮值会诊的医生都会换上运动鞋。考虑到体力因素,医院一般不安排年纪大的医生会诊。
六七岁就会轮滑了
崔医生是个黑龙江女孩,1976年出生,研究生毕业后来的温州。
“看那些小伙子来回跑,我一个女孩子,都快奔四了,真吃不消。”崔医生说,原来她一个班跑下来,回家就瘫倒了,什么事也做不了。
“后来用了轮滑,轻松多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看病。”十来天前,崔医生用上了轮滑,不仅速度快,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崔医生说,她从小在北方长大,六七岁就会轮滑了,以前经常参加溜冰活动。上中学的时候,溜冰是体育课的必考项目之一。当年她溜冰的成绩在班里属最好的那一类。
高难动作请勿模仿
每天,崔医生把轮滑鞋放在值班室,碰到会诊高峰期,穿上就走。会诊的时候一般坐着,不必脱鞋,看完一个地方继续踩着轮滑赶下一场。这已经成为温一医一道独特的风景。
“万一摔倒或者撞到病人怎么办?”有网友提出这样的担心。崔医生半开玩笑地说,医院太大了,走廊跟大马路一样,想撞到人都不容易。
不过为了安全,如果距离不太远,崔医生还是尽量步行。“我滑得不是很快,遇到人就停下来。”崔医生说。
踩轮滑会诊的事传开后,一些同事觉得挺好的,慕名来学。“也就是我这种老手弄弄。你们就算了吧!别摔着了。”崔医生说,每次她都婉拒了。“轮滑会诊只是无奈之举,不熟练的人千万别模仿。”
“我们不去提倡,也不可能推广。”张怀勤说,医务工作繁忙,轮滑医生是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进,不过这只是个例。
昨天,同事董医生说,轮滑会诊挺好的,不过医院不可能去提倡。作为医院,只能通过增加会诊医生人数等办法来解决现有的困难。
网友给医生会诊用什么交通工具出主意
酒店服务员踩轮滑上菜,既优雅、特别,上菜速度又快,这成为一些酒店采用的上菜方式。轮滑医生出来后,针对医生该采用什么交通工具会诊,网友们纷纷“出谋划策”。
白野123:“那应该有交通警管理,且有红绿灯,否则?哈哈!”
白野123:“建议立即组织一个专题论坛会:医用滑轮好?还是医用滑板好?”
管阿布:“赶脚还是小朋友的那种滑板车靠谱,一到目的地随手一扔就可。”
江南_星子:“建议轮滑作为医生基本技能推广。”
调皮的啊呜:“其实里面搞些公共自行车可以的。”
angelajmx:“旱冰鞋穿脱不方便,建议暴走鞋,小轮子收放自如,看起来也不会那么奇葩哦。”
都市快报 通讯员 谢树华 记者 甘凌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