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杭州消费者金先生在逛超市时发微博吐槽:“受香港奶粉‘限带令’的影响,杭州的进口奶粉价格又涨了20多块,赶紧囤货中。”
3月1日香港开始实施奶粉“限带令”,这一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苛的奶粉限购令,对内地“奶爸奶妈”的影响非常明显。受此影响,除了一些商店超市的进口奶粉价格开始上涨外,网络代购的价格也随之提高,涨幅在10%左右。
香港出台严苛奶粉“限带令”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孩子在怀里,而奶粉在对岸。”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限购奶粉之后,中国内地“奶爸奶妈”的主要奶粉采购地——香港地区也正式限制奶粉出境。按照规定,从3月1日开始,限定16岁以上离境人士,每次携带出港的奶粉数量不得超过两罐,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罚款五十万元乃至两年监禁。
香港网友说,这一“限带令”实属无奈,因为香港的奶粉经不住内地消费者轮番扫货,而且奶粉价钱越来越贵,港府此举是为保护当地的家庭和孩子。
网络代购价一天调两次
受香港奶粉“限带令”影响,这两天从事代购港版奶粉的网店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因为代购成本增加,近期奶粉价格会频繁调整,希望消费者理解。
淘宝网上一家专门从事香港代购的网店里,900克/罐的港版美素佳儿0-6月奶粉,3月1日连续调了两次价,2月28日销售价格为296.6元/罐,3月1日凌晨调整为308.6元/罐,到3月1日中午,又提高到318.6元,总共涨了22元/罐,涨幅在7%左右。另一家代购港版美赞臣3段安儿宝A+奶粉的网店,也在3月1日连续进行了两次调价,价格从之前的248元/罐,提到了258元/罐。
同样的价格调整也出现在实体店的进口奶粉上。杭州消费者金先生说,他家里8个月大的宝宝一直吃的是可瑞康奶粉,2月份去家附近的超市买时是268元/罐,昨天去逛超市时,发现已经涨到了288元/罐。
限带令可能催生“囤粉族”
因为担心后期奶粉继续涨价,虽然金先生家里还有一箱(6罐)可瑞康奶粉,他还是打算再多囤一点,昨天他又买了两罐;家里孩子刚满百天的温州消费者卢女士则一口气买了33罐奶粉囤着。
一家代购网店的客服说,香港的奶粉“限带令”出来后,不少消费者都是8罐、10罐地买,最近一个月的出货量是正常月出货量的3倍。他们的奶粉都是从香港的元朗、屯门和荃湾的超市里面收罗来的。出货量大增,网店只能贴出告示,每张订单限购4罐。
杭州世纪联华和平店的姚店长说,目前超市里的进口奶粉供应量还是比较充足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还没有接到要求提价的申请。不过,姚店长预计,接下来受香港限带政策的影响,很多人因为担心进口奶粉价格走高,超市很可能会迎来进口奶粉的销售高峰。
都市快报 记者 程超
孩子吃奶何时摆脱洋魔咒?
一罐在荷兰本土售价折合100元人民币左右的奶粉,即使加上税、代购费用和邮费,价格也比国内要便宜三成左右。究竟是什么让洋奶粉的价格,一进入我们的国门就像着了魔?
高价是在维持高端形象
商务部商务预报系统显示,截至2012年12月21日,全国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均价为200.71元/公斤,相比较而言,国产品牌零售均价仅为153.79元/公斤。
虽然已经价高不少,但洋奶粉的价格仍然能涨就涨、想涨就涨。数据显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都在10%左右,不少洋奶粉价格迈上300元,一些奶粉价格甚至“奔五”。
其实,洋奶粉涨价的理由中,看似靠谱的成本论不一定站得住脚。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分析说,与国内相比,国外乳业饲养成本可能更低;而且根据统计,全球原奶均价并没有呈现明显上涨趋势,饲养成本也有所降低。
事实上,伴随汇率、关税调整,国内进口成本也逐年降低。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认为,由于洋奶粉成为国内多数人的选择,厂商没必要将关税下调“利好”让给消费者,部分经销商可能因此受益。
“不能把洋奶粉价格的‘虚高’,全部怪罪于关税。从新西兰进口奶粉是免关税的,但国内外价差依然巨大。”汪蔚青说,对利润的贪婪、故意在华维持高端形象、极少打折的定价销售策略,渠道成本高昂、消费者“只买贵的不选对的”的消费心理,都是造成价差的原因。
话语权就是“硬道理”
洋奶粉涨价最“硬气”的理由,仍然是在中国市场绝对的话语权。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洋奶粉涨价的底气,主要是由于国内的刚性需求未减,即使已经质疑其涨价理由,但消费者仍然不得不选择承受高价。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说,多起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犹如惊弓之鸟,在食品问题上变得更加谨慎。由于缺乏对产品信息的准确认识,消费者普遍将产品安全与“价格高、纯进口”画上等号,导致婴幼儿奶粉市场陷入了“你涨我也涨,相互攀比涨价”的怪圈,不能自拔。
据宋亮介绍,曾有荷兰奶粉生产商向他反映,知名品牌牛栏、美素等奶粉需求量猛增,仅2012年四季度,美素婴儿奶粉的需求量就增长了近25%。海外奶粉抢购无疑变相抢食了这些国家给予本国婴幼儿群体的优惠补贴,势必引发当地居民的不满,迫使当地政府部门不得不对奶粉下达“限购令”,有些地方甚至对中国游客采取禁售。
“洋”魔咒靠什么打破?
专家认为,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之间的“较量”,事实上是一种信任度的较量。国产乳品行业在为前些年的信任透支埋单。与其迫使“易涨难跌”的洋奶粉“降价”,不如从根本做起,国产乳业应“潜心磨剑”,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曹明是认为,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信心的双重挑战,国产乳业要增加奶源地的投入,降低因规模化不足而高企的原奶成本。有关部门也应通过规范超市、母婴店进场费等降低渠道成本的方式让利于民,“现在的乳品行业如同一潭被搅浑的水,想要澄清需要国产乳品企业付出多倍的努力、耐性和时间,才有可能收复失地”。
宋亮说,要加强对国内优质奶源保护,加大对品质优良国产奶粉企业政策扶持。同时,积极鼓励国内资本投资海外奶源,提升中国乳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进口方面,应加强对进口乳制品检疫、检测力度,杜绝伪劣、有害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新华社)
-相关新闻
奶粉“限带令”实施两天
香港已拘捕45人
据新华社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黎栋国3日表示,限制携带奶粉措施1日起实行后,两天内当局共拘捕45人,包括26名香港居民及19名内地人,检获178罐奶粉及1.2公斤非罐装奶粉。
一名47岁男子1日因非法携带11罐奶粉离境被捕后,2日在法院承认控罪,被判罚款5000港元,这名男子也成为限带新规定生效以来首位被判罚人士。9罐净重共8.1公斤奶粉被充公。
黎栋国2日曾表示,香港海关除在罗湖、落马洲等口岸增派人力加大检查力度外,还在中英街监察售卖奶粉的情况。在新例未开始前,海关已采取措施,统计运进中英街的奶粉数量。当新例实施后,每人每日不能够携带超过两罐奶粉通过香港中英街到对面内地中英街。
有立法会议员指出,特区政府有必要审议现有机制能否解决奶粉供求失衡,避免奶粉商囤积居奇。还有议员呼吁深港两地海关加强合作,以防止不法分子趁海关人员交接班时,伺机偷运货品。
限制携带奶粉新规定生效后,香港屈臣氏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店内奶粉的销量并没有明显波动,近期的销售整体上比较平稳。春节期间由于大量人员离港,销量一度下滑。她还表示,屈臣氏实行奶粉限购政策已有若干年,目前所有顾客在屈臣氏选购任何品牌的奶粉都不得超过四罐。但在“水货客”以及内地旅客集中购买奶粉的上水等地,各零售点奶粉的销量1日和2日均有所下滑,有的店铺甚至下滑了近8成。
内地游客梁小姐说,为了避免安检的麻烦,日后来香港不会再购买奶粉。但一些深圳居民认为新规定对他们的影响不大,今后为购买港版奶粉将增加赴港的频率,或请亲朋帮助购买、携带。
事实上,香港市面上婴幼儿奶粉紧俏的状况持续已久。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奶粉品牌近两年来时常出现断货状况,特别是初生婴儿的奶粉,通常需要通过向供应商预订才能买到。港九药房总商会表示,婴儿奶粉在正常供应下仍然短缺,原因是供应商主要按本地人需要而提供货源,数量并不足以应付内地游客的需求。另外,部分药房以高价把货品出售给“水货客”,也导致价格被抬高和缺货。
各国奶粉限购表
1.美国:2012年6月,美国的Target、Walmart等大卖场发布了奶粉限购5至12盒的限购令。
2.新西兰:2012年9月,新西兰当地的部分超市贴出中文标注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购两罐”的限购令,不过历经两个多月的整顿后,新西兰政府又解除“限购令”。
3.澳大利亚:2012年10月,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贴出中文限购标志,每人限购3罐。
4.德国:2013年1月,德国的大型超市“DM”对当地的婴儿奶粉特福芬和喜宝等实行了限购,每人限购4盒。
5.荷兰:2013年1月,荷兰商业企业进行了自发的限购,在当地各大超市、百货店、药店购买奶粉,每人限购从1罐到3罐不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