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3月4日,走访听力轻度残疾的蒋陈弟一家,帮忙办理低保手续,并推荐蒋陈弟担任村卫生保洁员和乡政府卫生保洁员,改变蒋家目前的贫困状况。”
“3月10日,老人协会会长熊张荣给我一份名单,让我帮名单上的老人办理老人证,我挨家挨户收集齐资料,并代为填写申请表格,目前已顺利办妥。”
在龙泉市兰巨乡五梅垟村住村干部叶柳芳的办公桌上,一本“走亲日记”端正摆放在案头,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她进村走访和为民办事的情况,粗略一数,今年的办结事项已经超过了30件。
自开展“基层走亲大服务”活动以来,龙泉市兰巨乡的党员干部每人手上都多了一本“走亲日记”,用于记录自己在“走亲”过程中为基层群众办的实事以及个人心得体会。
“日常走访都随身带着这本日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解决。”叶柳芳告诉记者,干部们怀揣“走亲日记”听百家言、记百姓事、解百姓忧,很快就拉近了与基层群众间的距离。
“不一定每天都记,而是有事就记,记完之后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兰巨乡党委有关负责人坦言,记录只是手段,为居民办实事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走亲日记’彻底改变了过去干部只有在村民上门求助时才作相应记录的被动工作状态,现在大家主动上门‘找问题’‘问需求’,老百姓对干部更信任了。”
如今,“走亲日记”已经成为不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家家户户的情况全在本子里记着,离了这本‘日记’,开展工作很难像现在这么得心应手。”住村干部蒋建南翻开自己的“日记本”,指着一排名字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里需要办理独生子女证的村民,“办妥一个划掉一个,谁都不会漏。”
“过去干部和我们也就是唠唠嗑,现在他们听见啥都往本子里记,我们都开玩笑说,他们不当村官当起记者来了。”村民俞学琴笑着说,年初时她家的茶叶遇上冻灾,正巧遇上干部进村走访,她便把难处说了出来,没想到几天后乡里的农技员就上门当起了“技术指导”,将茶园的损失减到了最低。
据统计,目前,全乡28名干部已经走访了3000多户农户,收集了800多条社情民意,解决各类问题超过600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