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至清明前后,本是西湖龙井开采的农忙时节。然而,由于西湖龙井造假易、打假难,让今年的茶农、茶商无心专注于茶叶的丰收。西湖龙井市场乱象非一日之寒,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如何保证“纯正血统”,守住“西湖龙井”这块金字招牌?
龙井险变“乌龙”茶一级保护区忙抢注
一边是官方发布新茶尚未上市,一边是茶商手中上千斤新茶卖不出去。3月13日,还在筹建的杭州西湖龙井产业协会官方发布,3月15日以前市场上出售的西湖龙井都不是正宗的。消息一出,急坏了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的茶叶企业。
“今年天气热、雨水足,梅家坞村的龙井从3月10日就开采了。”杭州卢正浩茶叶商行的负责人胡明向记者澄清,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收购了1500斤的精品干茶,但官方的消息一出,很多客户都来质疑他们卖的茶叶是不是新茶。
杭州茶厂有限公司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连合作多年的老顾客都开始怀疑我们卖的新茶到底是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该公司负责人吴萍华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西湖龙井的诚信还是如此脆弱。
“往年都是由西湖景区发布开采日期,今年改为政府统一发布开采消息,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茶农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局的姜新兵对此次善举变“乌龙”表示无奈。
同样无奈的还有龙井村村民,架不住假茶满天飞,这两天,龙井村村长钱卫国正忙着抢注“龙井村”的商标。放着名头响亮的“西湖龙井”商标不要,偏偏要注册“龙井村”商标,作为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地的龙井村有其无奈之处。
“每当有假西湖龙井出现的时候,龙井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钱卫国说,维权的成本太大,无奈之下才想出了注册“龙井村”这一商标。“维护一个商标的成本,远远低于跟所有假冒西湖龙井正面对抗。”钱卫国说,当“李逵”遇到的“李鬼”太多,只能绕道而行。
造假信手拈来打假举步维艰
“无论是因为官方消息有出入导致新茶滞销,还是一级保护地无奈抢注维权,说白了,都是因为西湖龙井的信誉在消费者心中没有建立起来。”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会长商建农一声叹息,叹的是西湖龙井造假太易,打假太难。
在茶叶店集中的河坊街,北京游客刘立平用3000元钱买了1公斤狮峰龙井,看着手中色泽碧绿的新茶让他仍有些不放心:“靠肉眼看、鼻子闻、舌头尝,我们哪里分得出真假?”
“特级的狮峰龙井有其独特之处,外形上平扁光滑,呈糙米色,汤色微黄,香气持久。”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沈红说,仿冒的龙井在色、香、味上虽有区别,但并非普通消费者能够分辨,如果有仿冒的茶叶混杂其间,监管难度很大。
据了解,2001年底,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地域产品保护后,原产地域被分为西湖、钱塘和越州三个产区。姜新兵告诉记者,正是这种产区差异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由于都使用机器炒制,所以正宗西湖龙井和外地龙井基本外形就很接近,只要将外地茶叶拼配到原产地的西湖龙井茶里,外行几乎无法分辨。”
“近些年,为了打击市场乱象,杭州市政府及相关协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商建农说,目前,关于西湖龙井的基地保护条例、二维条码追溯制度、专卖店、统一包装等多重举措都已开展。但由于龙井茶公司多、小而散的格局,仍难将假西湖龙井“连根拔起”。
如何守住“西湖龙井”金字招牌?
“西湖龙井素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以及蕴涵丰富的文化享誉海内外,成为杭州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何保证西湖龙井的“纯正血统”,守住“西湖龙井”金字招牌?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商会会长戚国伟认为,首先,当地的茶农、茶叶企业应自觉、自律,珍惜自己手中的资源。
“西湖是龙井茶最好的产地,拥有最好的无形资产,这个资产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也应当属于将来。”戚国伟说,当年怀药造假变“坏药”等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倒牌子的前车之鉴屡屡出现,茶农和茶叶企业抱团跳脱市场上鱼目混的干扰是唯一的出路。
专家认为,在统一的管理下,或许可以打掉市场上一部分“假龙井”,但多重保险仍然要上,比如地理保护标志、开设专营店、进行源头规范都是应该继续落到实处的事情。在外形统一的前提下,应该允许个性化包装的存在,只要这些包装通过了茶叶协会的认可和考察。
戚国伟还建议,茶叶企业应与当地政府共同配合,政府通过引导、宣传等方式重点扶持几大茶业品牌,推助茶叶企业更快发展,积极推进实现品牌统一包装的进程,为企业争取利益最大化。
杭州满觉陇村负责人唐国强认为,在统一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包装统一应做得更加细化:“比如,西湖街道9个行政村这些西湖龙井出产的核心区域,他们出产的一类龙井应该在包装上和二类龙井有所区别,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手中龙井茶的出产区域和品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