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在线时评 正文
最喜小儿无赖 一位六0后的成长史
2013年03月29日 14:56:23

   浙江在线03月29日讯 我惊叹于王向阳的记忆力,对幼时的事记得如此清晰,描写得如此细腻、真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更惊叹于王向阳有用心、用情,他的《乡村生活三部曲》令我们这些生活在同时代的人有重返童年之感。每一件事都那么真实,那么感人。一桩桩童年趣事中,有你我他的影子,有人世的沧桑和欢欣。

  写历史可以有多种视角。从个人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历史,是王向阳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岁月静好,时光偬倥。《乡村生活三部曲》的第三部《最喜小儿无赖——一位六0后的成长史》既是一种旧的重温,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孩提时“飞虎队公路挖陷阱”的恶作剧,“一根泥鳅吃一礼拜”的酸楚,听民间艺人唱“新闻”的陶醉……平实的叙事风格,一如作者朴实的为人。不矫情,不雕琢,还原到最童年,还原到最真实。这既是一种能力,一种世事洞明的能力;这是一种文风,一种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朴素文风。

  一个时代的历史,固然需要高大全的英雄的历史,也需要卑微人物的历史。我们身边“草根”的历史是如此鲜活、真实、贴近。因为英雄距离一般的读者距离太远,而凡人跟读者没有心理距离,容易引起共鸣。作者以“草根”的身份为“草根”立传。这些“草根”,有优点,也有缺点,朴实无华;不拔高,不贬低,真实自然。 《最喜小儿无赖——一位六0后的成长史》由两条线索:明的线索,是“我”成长的经历,写一些“我”所见所闻所历所思,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兴趣;暗的线索,是从一个视角来折射社会的背景和时代的变迁,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作者有感而发,有感必记。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物,全都化为他笔端的文字。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在看似琐碎的叙述之中,把当时的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和盘托出。作者的家乡地处金衢盆地,地形封闭,信息闭塞,交通不便,但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要优于城市,一些民俗民风、乡村旧居保存得比较完整。作者写儿时的乡村,浅层意义是为了重建儿时的记忆,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深层意义在于,记录和解剖一个中国传统乡村的标本。如本书的第一篇《第一次出远门》,作者把三岁时去县人民医院看病一事作为引子,引出当时的医疗情况,在叙事过程中对西医、中医、土医和巫医的生存状态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一个人,就像一只鸟。早上出去觅食,晚上归林休息。王向阳18岁到杭州读书,一心想离开故乡。但到40岁以后,越来越怀念家乡。什么书最有语言的表达力?家乡话,譬如“贼偷麦磨”,“烂泥田里滚石臼”;什么音乐最好听,家乡的乱弹,其中“二凡”高亢激昂,让人热血涌动,“三五七”婉转悠扬,让人如沐清风;什么食品最好吃,妈妈从小做的食品最好吃,麦饼、米筛爬、木莲豆腐、米胖等。一言以蔽之,家乡的月亮最圆。

  经历是一种财富。从小的苦难,让作者学会节俭,学会勤奋,学会负责。童年生活最大的幸遇,是有各种各样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游戏,譬如下土棋,打乒乓,打扑克,虽然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但其乐无穷,比现在从超市里买几百块钱的玩具,有味多了。作者说他童年最大的缺憾是爹赚来的钱,不够家用,经常要向亲友去借。因为早慧,作者从小就懂得替父母担忧,知道父母将欠债还清了,他才舒了一口气。所以,他这辈子最不喜欢向人借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王向阳的本色文字让人沉静,让人追思。读书和写作,既能让他乐而忘忧,陶醉其中。写作就是写人生,写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生活经历和体验,比写作技巧更重要。这位老杭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高材生,写起文章来却绝少引经据典、卖弄学问,而是保持农家子弟的本色,如山泉潺潺而奔,蓦然回首,已出涧万里,到得村前。

  惜时者惜福。诚如作者在此书的跋中所言:不觉在未知的生命存量中,又减去了一年。窗外的杨柳,钻出了鹅黄的嫩芽;桌上的书稿,发出淡淡的墨香。思前想后,悲欣交集,不禁滢滢欲泪了。在悲伤和感恩之中,作者发愿:“人生苦短,来日无多,我会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能够流传下去的传统文化中和乡土文化去,以放大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个纯粹的人,一本纯粹的书。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吴重生 编辑: 施菲菲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