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2日讯 电缆交联生产线采用“二次密封”开停机方案、交联生产线相邻导体不停机换规格连续生产方案……浙江晨光电缆有限公司员工韩其芳的大胆设想经过公司操作试验后获得巨大成功。开停机废线降低到40米以内,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能力,为企业直接带来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以生产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在平湖,公司效益提升依靠的不单是行业专家的真知灼见,还来自于广大员工的齐心协力。据统计,目前,平湖市面向员工征集“草根点子”的企业已有3000多家,收集建议1.37万条,经过挑选,其中1.1万条被企业采纳,为企业产生“智慧效益”2.2亿元。
善用“减法”减支出,采用“加法”增收入,这是平湖市职工奉献“智慧效益”的一大亮点。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耗材多、成品性能不稳定等多项技术难题,浙江红马铸造有限公司生产一线十多名员工组成共管小组,对生产过程中材料系列配方工艺进行数十次革新试验,职工平均提出6.5个建议,使材料消耗成本有效降低17%以上,产品合格率提升至100%。目前,已成功申报两项发明专业,为企业年创效益300多万元。“板材循环利用并改革领发料程序”,这是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员工李宁针对板材生产机消耗比例严重超标提出的建议。经过实践,他的这一理论有效控制了板材损耗率,为企业直接节省成本约120万元。
改进细节带来连锁效益。这效益不仅体现在量的提升上,更呈现在质的飞跃中。在平湖,越来越多拥有“话语权”的员工投入到企业技术改革和创新中。“没想到公司竟然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降低蒸汽购销成本,公司气管部职工对4600个蒸汽消耗点和4530台疏水器逐一进行梳理检查,经过精细控制、优化操作,2012年蒸汽购销量同比减少4489万吨,降低成本7690万元。“我们的建议虽然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但这些源自生产的发现、瞄准细节的改进,同样能使公司不断发展。”该公司员工曹海兵表示,自己平时喜欢动动脑筋、搞搞技术,企业浓厚的提建议、谈看法氛围给了他信心。几年来,他大胆地对造纸技术改造提出不少“点子”并得到有效实施。产品成本从每吨70.22元下降到51.01元,每年为公司创利100多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协力的打拼让平湖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摆脱困境。据统计,平湖已有1.55万名一线员工提出建议,并参与重要技改、革新,从中获得各类专利270多项,除创造“智慧效益”外,还有20多家企业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相关奖励或辅助资金支持,累计达7500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