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省民政厅4月21日17时统计,四川雅安“4·20”地震共造成150余万人受灾,184人死亡,24人失踪,11826人受伤,其中968人重伤。
地震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能够看出一个国家的立场,一个政府的情怀,还能检验出公民的素养,文明社会的底色,以及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在雅安地震中,公民意识在勃发,志愿者精神在崛起,民间组织反应迅速。但应该看到,公民意识、公民责任是多角度和立体的,目前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学做合格公民?
做合格公民,有些时候应该节制激情。雅安发生地震,同胞伤亡惨重,不少人在悲伤之余,按捺不住冲动,迫切希望前去震区贡献一己之力。精神固然可嘉,但此时前去显然不妥,如果过多的社会车辆涌入,留给专业救援队伍的生命通道就会被挤占,导致救援延宕,志愿者本想救人结果却添“堵”,可谓好心办了坏事,实不可取。
做合格公民,应该坚守道德伦理,不消费灾难。有学者提醒去雅安的记者应注意一些事项,比如“别拍摄残缺身体等过于惨烈的画面”、“遵循知情同意和最小伤害等伦理规范”、“绝不因采访给救灾添乱”、“别让孩子反复讲述父母伤亡”等,这些提醒是及时的更是中肯的,颇有针对性。一些记者怀有道德家、恩人、过度英雄主义等情结,认为报道越彻底对震区民众越有好处,殊不知,有时过于聚焦也是一种伤害。
做合格公民,更要遵守法律法规。一说到抗震救灾中的公民责任,人们很容易想到献血、捐款、捐物,公民责任确实包括这些方面,但显然不只是这些方面。大灾当前,不制造、不传播谣言是履行公民责任,不借机发泄个人私怨、不传递负能量也是履行公民责任。当然,公民责任还体现在强烈的监督意识,比如呼吁捐款透明,监督善款用在“刀刃”上,这种监督和批评不是破坏,而恰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据报道,雅安地震山区有一所彩色小学校,在此次地震中固若金汤,以前没人知道捐建者是谁,现在知道了,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巴曙松等人捐建,并请李培根院士书写校名的石棉县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希望小学,巴曙松任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李培根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巴曙松已在微博中证实此事,并谦卑地称“应该感恩的是老师们,以及一同操办此事、认真确保各个环节质量和进度的朋友们,这是难忘而温暖的记忆”。无论巴曙松还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人们,他们都是公民,可敬可赞。
公民,是两个平凡的字眼,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学会做合格公民,我们才能更加从容。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