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市已出现二手房交易缴纳获利部分20%个税的案例,其中最先缴税的是丰台区的一套二手房,房屋面积为127平方米,交易房款为280万元,房主当初购买时花费140万元,此次交易获利140万元,所缴个税额为140万元的20%,即28万元。经过买卖双方协商,28万元个税最后由买房者承担。
二手房交易个税由买房者承担,人们的担心果然变成现实。不妨算一笔账:卖房者获利140万元一分都不少,而买房者除了支付280万元房款,另须缴纳28万元个税,一共支付了308万元。换言之,这套房子原本每平方米22000多元,买房者实际支付价格为每平方米24000多元,20%交易个税让房价每平方米上涨了2000多元。
这一案例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虽然20%交易个税理论上应为卖房者支付,但实际上很容易转嫁给买房者;二、交易个税对投资性需求的抑制,很多时候会落空,只要是卖房市场,卖房者便不会因此少获利;三、交易个税反而推高了房价,让更多人买不起房。事实胜于雄辩,尽管该政策初衷良好,但在实践中容易误伤无辜,乃至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
交易个税会被转嫁给买房者,“国五条”出台伊始人们便普遍有此担心,普通民众能预料到的事情,政策制定者难道预料不到吗?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曾表示,将交易个税转嫁给购房者的行为严重违规,国家将会出台保护购房者利益的措施。这样的表态实在算不上一颗“定心丸”——即使明着转嫁不行,暗地里转嫁(比如把个税打入房价)又怎能禁止得了?
买房者承担20%交易个税还说明,政府调控房价不能扬汤止沸,更不能想着趁机获取更多收益,多征税绝非调控房价的好办法。个中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房子是一种商品,向一种商品多征税,必然会促使该商品涨价,怎么可能反而让房价下降?不得不说,目前房价畸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恰恰在于房地产市场的税费多如牛毛。要知道,政府从房地产市场获得的任何收益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只会来自终端消费者——购房者的腰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