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通讯员 徐国锋 陈加炜)5月8日,在杭州萧山供电局2013年配网专业QC课题调研会现场,“接地线”QC小组刚完成课题阐述,其他QC小组便“一哄而上”对其课题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评头论足”。相比往年的调研模式,今年该局新推出的细分专业“开放式”调研,依托专业化优势和集体智慧,有效保障了课题的可行性和含金量,促进了QC成果的“落地”。
据了解,创新是企业不断自我完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此,近年来,供电企业大力开展QC活动,广大员工踊跃参与,然而,很多QC小组陷入“虎头蛇尾”的窘境,最终未能形成有价值的QC成果。究其原因,多为选题不严谨,可行性评估不充分。因此,如何把好课题调研关,提高QC成果的“落地率”,成为供电企业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课题。
对此,今年以来,萧山供电局在立足“小、活、实、新”创新活动理念的基础上,实行“开放式”课题调研。根据QC小组的专业属性,将全部76个QC小组划分为主网、配网、营销、综产四个类别,分别开展课题调研。每个QC小组需在调研会上详细阐述所选择的课题,接受同专业QC小组的挑刺和建议,扫除课题的可行性“盲点”。与此同时,各QC小组需将课题材料在全局范围内公开展示,接受全员“公审”,破除“制造端”与“使用端”的壁垒,防止QC成果“水土不服”。此外,该局还组建4支QC专家队伍,全程介入课题调研过程,结合QC小组的自评、互评结果以及全员“公审”反馈意见,对课题的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进行综合打分,并进行“红绿黄”三色标注,红色表示需全面整改,绿色表示可继续推进,黄色表示需进行改进完善。
“‘开放式’课题调研集‘熟人’挑刺、全员‘公审’和专家护航于一体,为课题的顺利推进把准了方向,夯实了基础。”该局QC活动管理员孙娜华说道,“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对QC活动进行跟进和动态调整,确保QC成果100%‘落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