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拧开天窗上的红色紧急旋钮,女记者单手就可以推开天窗
杭州5000多辆公交车
正在进行安全检查
昨天晚上7点,记者来到了公交一公司二车队的所在地,灵隐中心站。天色已暗,记者看到有两辆已经下班的公交车停在场站的一角,等待检查。
曹永师傅是一公司二车队的机务员。他向我们展示了安全排查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检查油箱、发动机箱、安全锤和灭火器,以及车轮胎四个步骤。
首先,他来到车子的左后方,打开车皮,里面是油箱和尿素液罐,油箱外面有隔热阻燃装置,这就降低了油箱自燃的发生可能性。然后曹师傅走到车体后部的发动机箱,借着手电筒将机箱里的角角落落都查看了一遍:“这里主要是检查电线,外面包的一层绝缘橡胶有没有老化破损。”发动机箱里有专门的自动灭火器,一旦温度过高,司机在驾驶室里就可以直接通过按钮操作灭火。
接着他来到公交车车厢里,查看配备的安全锤和灭火器。“像7路公交车车身长12米,配备有5把安全锤和2个灭火器。灭火器位于后排座椅下方,一般一车最少配备2个。公交车车型不一样,配备的安全锤数量也不一样,但都不会少于4把安全锤。”
最后,他下车查看了车子的轮胎,外观上是否有破损或瘪气,这一辆公交车的情况基本及格。
公交一公司副经理许建国说,“我们车队每个月上中下旬都会对公交车进行安全排查,每位司机在车子开出场前也会先进行一遍检查。”
随着陆陆续续有公交车结束营运,曹师傅还将继续检查7路公交的20余辆公交车。“估计要检查到晚上9点半吧。”曹师傅告诉记者。
一旦出现火情等突发情况
首要是保持冷静,听从指挥
一位公交司机告诉记者,柴油的燃点比汽油低,公交车油箱也配有隔热阻燃装置,如果是公交车本身自燃,那留给车上人员逃生的时间是足够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有秩序地组织逃生,就变得非常重要。
“当车辆起火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司机应立即靠边停车,打开双跳,打开前后车门,关闭断气开关,疏导疏散乘客。”公交公司负责人说。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应当配合司机的指挥。如果遇到车门打不开的情况,乘客可以协助司机旋转车门旁的应急开关;同时,乘客也可以选择安全锤,击碎玻璃,当车窗裂成网状时,脚掌用力将碎开的玻璃踹出车外。另外,当车辆发生侧翻时,乘客可以转动紧急旋钮,通过天窗逃生,逃出后应立即报警。
1、安全锤敲车窗四周,孩子都能行
对于厦门快速公交车燃烧事件后,网友们提出“全封闭的车窗不利于逃生”,曹师傅表达了一些看法:“用安全锤敲击车窗玻璃的四周,玻璃马上就会破裂,这不需要太大的力气,七八岁的儿童也可以击碎玻璃。”而像驾驶室边上的移窗,一半是拉不开的,面积不够大,反而不利于逃生。
2、安全锤被铁丝拴着,不影响使用
有网友问,在杭州一些公交车上看见安全锤被铁丝拴着,担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我们怎么用?
曹师傅说,出现这些情况的车辆大多是比较旧的车型,车上的安全锤为后期配备。用铁丝固定安全锤是为防盗,实际上这些铁丝的长度约在1.5-2米,取下来也绝对够得到两侧的车窗,不影响使用。而现在大部分的新车都有原配的电子防丢安全锤,就不需要用铁丝拴住。
3、天窗逃生,行得通!
在车子侧翻的情况下,乘客还可以利用公交车前后两个天窗逃生。记者亲身实验了一下,后方的天窗距离地面较近,可以先爬到公交车座椅上,用手拧开天窗上的红色紧急旋钮。虽然有点吃力,但女孩子单手还是可以推开天窗。如果有两个人配合,就可以很顺利地将天窗完全推开。
公交车上人来人往
希望同车乘客互相监督
此外,在厦门发生的这起公交车火灾中,有逃生的乘客称在前两站就闻到了车上的汽油味。在我们日常的乘车过程中,如果发现同车乘客携带了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今年5月1日,杭州开始实施新的《杭州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到,乘坐公共汽车的乘客不得携带重量、体积超过乘坐规则规定的物品;不得携带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和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一旦发现携带,公交司机可以要求乘客下车,并拨打110报警。
公交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携带违禁品上车的情况在杭州已经很少发生了,市民的安全意识普遍较高。不过在途经城站火车站、汽车北站等交通枢纽的线路上,常常有乘客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车。
面对这样的情况,行经城站火车站的7路公交司机楼师傅说:“我们一般会问一声包里是什么,大部分的乘客也都很配合。但如果是很明显的不能带上车的东西,我们肯定会拒绝他上车的。”
同车的乘客之间相互监督也很重要。一旦发觉有异味或者其他突发情况,乘客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公交司机,然后采取相对应的行动。“如果乘客也能够随时关注车上有什么异常情况,我们肯定也会觉得放心一些。”楼师傅说道。
- 【今日早报】公交车逃生图 教你如何使用逃生工具应对突发情况
- 公交车逃生图 教你如何使用逃生工具应对突发情况
- 绍兴快速公交(BRT)26日试运行 安全受高度重视
- 公交司机驾车途中遭殴打 “恶男”无法找零泄私愤
- 糖尿病患者成失明主力军 应养成定期检查眼睛习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