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口红利”正在逐年缩减,向机械化和自动化要“技术红利”已成为一方经济发展的关键。今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作,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嘉兴市组织实施以“淘汰落后装备、提升工艺、数字制造、绿色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机器换人、减员增效”专项行动,以“机器换人”为重心的现代技术改造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机器换人进展如何?推进过程中,企业遇到的难题有哪些?帮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政府还需要做些什么?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相关调查。
机器换人成企业转型不二选择
在“用工荒”成常态、劳动力成本日趋高涨的今天,一台能顶多个劳动力的智能设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在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记者看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械设备,从淘米、切肉、洗粽叶、拌肉到馅料灌装、蒸煮、计件,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传统概念里粽子生产需要大量手工操作的既定思维被完全颠覆。
早在2007年,真真老老就投资200万元,与上海一所高校联合研发粽子自动灌装流水线,并申请发明专利,成为全国粽子行业内第一个使用机械操作的生产企业。机器上岗后,不仅将裹粽的21道手工工序缩减为15道,提高了效率,更结束了千百年来用手直接抓米、抓馅的裹粽方式,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升了粽子规格的标准化程度。
尝到“甜头”的真真老老,继自动灌装机后又投入了裹粽自动扎线机的自主研制。“目前,已经制成样机,试生产改进后即可推广使用,届时裹粽速度将至少比现在快一倍。”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类似的机器换人在嘉兴市企业中非常流行。桐乡市圣丹丽鞋业有限公司今年生产旺季的订单大幅增加,但工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靠的就是之前引进的4条自动联帮休闲鞋生产线。“产能翻番,用工节约120人,一双鞋子可以节省成本30元。”对800万元投入换来的回报,企业老总非常满意。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834个,完成投资203亿元,完成设备投资190亿元。
机器换人的多种路径选择
无论是减员、增效还是提质,机器换人给企业带来的改变都是巨大的。然而,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如何找到一种最适合自身的方式和路径,也有不少讲究。
企业根据生产线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组成团队,设计出适合自身使用的自动化流水线来替代传统制造方式,是机器换人的一种路径。
桐乡市中辰化纤有限公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公司自主研发了自动堆垛包装生产线,POY丝饼的抓取移载、称重分级、套袋、堆垛、捆包和缠绕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从而减少操作劳动用工205人,在行业内吸引了众多企业学习效仿。
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第一种模式相比,对更多的企业来说,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来实现机器换人是一种更为便捷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不过,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引进设备往往很难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因此“委托开发”的模式应运而生。如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的480余台机器人就是委托其总部富士康科技集团开发的。通过机器换人,该公司目前拥有员工近5000人,较最高峰时的8000多人减少3000多人。
资金、人员素质等瓶颈有待突破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当前,许多企业对引进机器人很有兴趣,但推行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建国回忆起当初推行粽子自动灌装流水线的过程,坦言机器换人不容易,“我们最大的障碍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千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的传统观念。经营者习惯了传统模式,而且投资研发风险高,所以不想换;操作工人熟悉了既有工作流程不愿换;而消费者认定了手工包裹优于机器操作。所以最初我们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质疑。对于各种质疑,我给出了坚定的回答,并最终取得了成效。”
“推进机器换人,机器是关键,人是核心。要抓住机器这个关键,大力推进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抓住人这个核心,大力引进人才,培养工人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接。”市经信委新兴产业发展处处长阮虎祥告诉记者,一方面,企业主或管理团队囿于知识能力、结构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对机器换人还未充分考虑,尤其是推行过程中遇到机器设备如何选型、使用、维护,如何对接生产线,如何引进适用人才等新问题时,显得茫然。另一方面,机器换人相对实施成本较高,又涉及信息技术、力学、工业设计、软件、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嘉兴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引进装备,同时也缺乏足够创新能力自行研发。
此外,嘉兴市尚缺乏专业的机器换人设计服务单位,缺乏能够提供个性化换装服务的中介机构,这些也是问题。
嘉兴市正加紧制定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
针对企业在实施机器换人中所面临的困难,嘉兴市将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以引导和扶持。
记者了解到,嘉兴市将抓紧出台《嘉兴市关于开展“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把有限的财政扶持、土地等资源向机器换人倾斜,同时建立集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工作考核、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一体的推进机制,促进机器换人工作常态化、持续化开展。“我们会加强项目统计和评价工作,对新进设备、新增效能进行评审,看减人、减能、减排效果,查投入、产出、亩均、人均增加,然后再进行政策兑现。”阮虎祥告诉记者。
此外,嘉兴市还将汇编机器换人典型引路解决方案,剖析揭示企业成功的新鲜经验与启示,为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提供方向与路径。对于实力不足的小微企业,嘉兴市将通过机器换人专场培训等活动,组织博士、工程师和老专家,与企业现场对接诊断,开展针对性服务。目前已完成机电汽配、小家电和物流三个行业的现场对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