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星期六,也就是明天,对很多喜欢中医的人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头伏的第一天。入伏了,意味着又到“冬病夏治”的时间了。这几年,“冬病夏治”一年比一年火爆,在许多人认可“冬病夏治”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满腹狐疑:“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今天,我们邀请了杭城数位“冬病夏治”的专家,回答常见的10个疑惑——
一问:“冬病夏治”最适合治什么病?
答:涉及6大科室,十几种疾病。
顾名思义,“冬病夏治”治疗的是“冬病”。所谓的“冬病”指的是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病情易加重的疾病,如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十几种,涉及针灸科、呼吸科、风湿免疫科、儿科、妇科(痛经、产后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和耳鼻喉科。
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宣丽华教授说:“‘冬病夏治’归根结底是治疗两个问题,一个是虚,一个是寒。有这两个问题的人,平日里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一旦遇到寒冷疾病会加重。在诸多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最多,约占50%,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
为何要选择“夏治”?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主任高宏主任中医师说:“一来这些疾病在夏天大都处于平稳期,二来是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季阳气旺盛,人体气血流通好,有助于药物吸收,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增强免疫力。”打个通俗比方是晒被子,在冬天晒被子,潮气和霉气总晒不干净,但是夏天被子就很容易晒得蓬松。我们的身体就如同棉被,在四季中阳气最旺的夏季,进行温阳祛寒的治疗,能明显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降低发病率和减缓症状的目的。
二问:一定要在头伏的第一天去吗?
答:第一天效果最好,晚几天也无妨。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高宏主任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这就好比给庄稼播种,在最适宜的节点播种,庄稼的长势肯定比较好,若错过了,效果会相对差一些,但大问题是没有的。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每10天贴1次,连续贴三次。”
“若能在头伏、中伏、末伏第一天上午11点以前贴完,效果会更好。”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金亚培说:“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这一时辰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今年有两个中伏,这该怎么贴?高主任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贴‘3+1’次,以巩固疗效,但也不必刻意去多贴一次。有些人的皮肤对贴膏较为敏感,贴多了反而不好。”宣丽华教授表示:“有两个中伏倒是给了那些因感冒、工作等原因赶不上头伏的人一个缓冲的机会。”
三问:我以前冬天感冒咳嗽比较多,去年夏天时,特地去做了冬病夏治,但感觉没什么效果,冬天时还是得了好几次感冒。
答:需要连续贴三年才能见效。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傅华洲主任说:“临床上确实有不少人反映,第一年贴完后感觉好像没什么效果,冬天还是生病了,这是正常的。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的治疗需要连续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一般连续贴三年就会看到效果了,所以,第一年没有效果,不要灰心。如果连续贴三年都还没有感受到效果,就要找原因了。比如,治疗期间的日常饮食是否有注意,每次贴的时间是否不够等等。”
为了确保疗效,宣丽华教授提醒,贴完药丸后最好能在医院等一会儿,或者打车回家,大热天易出汗,药丸会因出汗而移位,或掉下来,这样药效就会打折;贴完药丸后不要立即对着空调或电扇猛吹,机体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建议呆在阴凉的地方;贴完后不要立即洗澡,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溃烂或发痒,建议第二天再洗。
“若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贴敷处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水泡,属正常反应,市民仅需保持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烫伤膏;如果水泡较大或有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用消毒棉球吸干水泡中的渗出液;如果渗出液较多,发痒发热症状明显时,应终止贴敷或到医院让医生处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针灸科主任金亚培说。
四问:去年去医院之前,我以为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单独开方子,但到了冬病夏治现场才发现,用的药丸是早就加工好了的,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看什么病,好像用的都是同一种药丸。这我就不懂了,这种千人一方科不科学?
答:“冬病夏治”相当于普方,对症者都可以用。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冬病夏治”的膏药大都是提前做好的,且不管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用的都是同一种,这让不少市民心生疑惑。高宏主任说:“‘冬病夏治’的人大都有虚或寒的问题,那些阴虚火旺、湿热症者是不能做的,因此,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这已经进行了辨证论治。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我们会配合针灸等其他治疗手段。”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冬病夏治”相当于普方,即适合大部分人的治疗方法。这就好比最常见的感冒清热颗粒,男女老少都在用,已经有几十年了,虽然可能没有到医生那里开方子那么对症,但治疗效果也还是不错的。
宣丽华教授说:“‘冬病夏治’的关键在于穴位的刺激,药物吸收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这也是为什么对于不同的人我们会选取不同的穴位的原因,这和针灸是一个道理,同样一根银针,因刺激的穴位不同,治疗的疾病也不尽相同。”
五问:“冬病夏治”是不是就是贴药丸?效果哪种好?
答:贴药丸是主要方法,但还有针灸、理疗、按摩等。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敷贴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穴位敷贴是最常用的方法。至于哪种方法更好,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有些人可能需要多种疗法同时进行。
六问:常年坚持“冬病夏治”是否能根治顽固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
答:“冬病夏治”仅仅是一种辅助疗法。
“‘冬病夏治’运用的是‘治未病’的理念,即没病防病、有病防发展、病愈防发,但只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靠这一种方法解决全部问题,毕竟,它不是万能的。那些常年需要服药的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也是不能停药的。”宣丽华教授说。
七问:“冬病夏治”期间需要忌口吗?
答:忌食生冷,少吃辛辣。
“冬病夏治”期间不需要绝对忌口,能清淡饮食最好,但寒凉生冷的食物要避免。
“‘冬病夏治’借的就是体内外的阳气,寒凉、生冷的食物则容易使体内阳气受损,损伤脾胃,药效势必会大打折扣。辛辣、燥热的食物要少吃,否则内热过重,也会影响药效,应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甘肥滋腻的食物也尽量少吃,否则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至于海鲜,若平时不过敏的,适当吃一点是可以的,但治疗的当天尽量不要吃。”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包烨华说。
八问:什么人不适合“冬病夏治”?
答:2岁以下幼儿,糖尿病、肿瘤等患者。
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宜,有一定的禁忌证,不能乱用、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主要的禁忌证有——各种病的急性发作期,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正处于感冒及发热期等;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者对敷贴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孕妇、2岁以下的婴幼儿;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
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德玉主任中医师建议,市民“冬病夏治”前最好能找专科医生咨询一下,千万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自己在家里乱贴、乱治。
九问:哪些医院有“冬病夏治”,各有什么特色?
答:杭城各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都有“冬病夏治”。综合性医院中,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也有。
不少医院也有各自的特色,具体如下——
浙江省中医院——治未病贴膏获国家专利。
他们研制的药丸叫“治未病贴膏”,最大的特点是见效快,成人只需要贴2小时,小孩贴半个小时就够了,该贴膏于去年获得了国家专利。为了更好地促进药物吸收,他们今年还采用了“小剂量多靶点”的治疗方法,即增加给药穴位。
浙江省中山医院——铺灸疗法有特色。
铺灸疗法采用中药粉末、新鲜的生姜末、纯艾绒在背部正中线“督脉”部位铺灸,不需要皮肤发泡,即不会损伤皮肤,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脾胃虚寒者,每次铺灸40分钟。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风湿免疫中医外治科——火针、蜡疗、乳状药膏选择多。
“蜡疗是在中药中加入蜡,蜡加热后能使药物温度达到60℃,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药物吸收;火针借助的是火的温度,它的瞬间温度能达到700℃,这样直接刺激皮肤,药物能够迅速吸收,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当然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乳状药膏是我们特制的,相比粉状、颗粒状,它更容易吸收。”胡国强医师说,火针疗法已经开展了5年了,治疗了2000多例,蜡疗和乳状药膏是前两年开始应用到临床的,患者反应都不错。这几种疗法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腰椎疼痛以及风湿性寒性关节痛(有症状,但临床指标正常)有一定的效果。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伏天膏”主攻小儿消化病。
“伏天膏”贴敷疗法是同德儿科中医特色医疗之一,可以健脾开胃助消化、理气止痛调肠胃,专治小儿消化功能弱、易积食、厌食、呕吐、消化不良及功能性腹痛、非感染性腹泻等,已申请国家专利。
十问:没有预约,今年还可以“冬病夏治”吗?
答:可以,记得带上既往病历。
如果是选择头伏当天去医院的话,包烨华主任提醒要带两样东西:既往病历,如检查项目及结果等;近期吃的药。“冬病”在夏天都处于缓解期,患者可能不吃药或者吃药少。患者把过去吃的药梳理一下提供给医生,医生能知道病情怎么样了,从哪个角度去治疗。
- 宝宝误食漂白粉消化道严重灼伤 误服异物高发期
- 消化道息肉患者3年增两倍 普及内窥镜检查势在必行
- 宁波中医院“冬病夏治”门诊今天起推出
- 冬病夏治开始预约了 想要冬天穿裙伏天来贴药膏
- 明天儿童节可能会下雨 小满时节养生要健脾清热祛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