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上世纪90年代,花几毛钱租本书回家看,对于许多囊中羞涩的文学青年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那时候,租书店里人来人往,生意很好做。
不知从何时起,阅读变得不再局限于纸上。网络文学、电子书纷纷兴起,带走了大批书店的常客。租书来看,竟成了稀罕事。
就在一个月前,位于千岛湖镇南山大街的南山1角书屋正式停止了租书业务,转而卖起了游泳圈、泳衣、玩具、衣服等小商品。
类似这样的现象,已经持续有几年了。如今放眼整个县城,曾经人气很旺的小书店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
租书店的光辉岁月一去不返
南山1角书屋的招牌还在,里面经营的商品却已经几乎与书籍无关了,只有在最里面的偏僻角落里,还有一些旧书。
店主张姐告诉笔者:“其实我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处理这些书了,一两块钱一本,卖掉就不再进新书。后来我开始经营玩具、衣服等以增加收入。一个玩具能挣十多元,我租本书只能赚几毛钱。”
过去,张姐店里经营了好几种图书,儿童读物最便宜,1角钱1天,其他书3角钱1天。后来,顾客如果办了卡,不用花钱,能在店里看上一天,没有卡的,则是一本书一天租金1元,一周3元。生意好的时候,维持生计完全不成问题。大概四五年前,书店的生意渐渐走下坡路,与此同时租金等成本却日渐上涨。
张姐说,现在城区里的租书店已经所剩无几了,要么关门,要么转卖别的东西。
一位资深“租书客”告诉笔者,以前火炉尖那里有个租书店,去年也倒闭了,老板改行开出租了。“现在都拿手机看书了,随时随地可以看还不花钱,谁还在大街上捧着个书?”提起租书,很多人恍若隔世。
笔者随后又来到千岛湖职高附近的租书店,正值暑假,天气又热,笔者没有看到印象中租书店人群熙熙攘攘的景象,老板无聊地在打瞌睡。
“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只能靠卖卖冷饮赚点钱。”王老板无奈地说,“以前一到下课时间,我的书店里全是学生,现在不行喽。”
据曾经经营图书的一位老板介绍,十几年前,租书可是一个挣钱的行业。生意最好的那几年,每个月都要进两次新书,用麻袋装,慢慢地就减少到一月一次,到近些年,基本上旧书存量多于新书了,来光顾的也都是老顾客,新顾客很少了。
房租翻倍上涨,网络文学兴盛导致书店势弱
“十年前房租便宜的时候,租书店生意又好,日子真是好过,现在房租翻着倍的上涨,真心吃不消了,赚的钱连维持日常花销都不够。”店主张姐说起书店经营状况,是一脸忧愁。
据了解,张姐店面有30多平方米,两年前的店铺年租金是一万八,现在租金四万,仅去年一下子涨了60%。“书的利润就这么点,我已经连续两年亏本,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张姐说。
以前,租书店里各类文学书看得人最多。但是,网络文学发展起来后,大家都纷纷转战网上。随着电脑、互联网在城市越来越普及,租书店的顾客自然是用脚投票,选择离开。租书店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更新速度慢,内容有限,也越来越力不从心,被历史淘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书友回忆,那些年追过的琼瑶和金庸
租书店全盛时期的景象恐怕不会再有,但不少70后、80后回忆起当年泡书店的情形,依然十分感慨。
据书友回忆,那时候一到晚上,书店里就挤满了人,租书的人很多,看书的人也很多。
“如果是暑假里,家长把小朋友往我的书屋一丢,扔下一元钱就上班去了,我管他们看一天书。不过孩子嘛,哪坐得住一天,基本上半天就溜了。”店主张姐回忆道,“当时最受欢迎的是武侠小说,金庸、古龙的小说大家都是整套借了去,就怕看完一本,下一本还在别人手里。经常有人来问,什么书到了没。还有琼瑶的言情小说最受女生欢迎,看完了还会和我一起讨论里面的情结。”
周小姐当年就是琼瑶迷,她说:“那时候,家里管得严,爸妈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在家从来不让我看电视,我就和同学来这边借书看。有时候做功课做得累了,就悄悄拿书出来看几眼,感觉特别好。”
1981年出生的方女士对纸质书情有独钟,她说:“我当时怀孕了,不敢经常用电脑,正好我又喜欢看书,就经常去租书店看书,新书3元钱1天,旧书1元钱一整天。我喜欢实实在在的笔墨味道。”
对于读者来说,到租书店感受文化氛围、嗅缕缕书香,俨然是一种精神享受,纸质阅读是电子阅读无法取代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