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22日讯高温袭来,朱家尖南沙海滨浴场里人头攒动。然而,要在人山人海的沙滩上找到他们,却是轻而易举的事。
“喏,那些个最黑的人就是。”视线所及,我们“逮”住了一个穿着短裤,身上还淌着海水的“黑人”。“就是我们没错。”这位叫赵淡祥的男子笑呵呵地回答:“你看这皮肤,就是我们的标志。”
晒得发黑,黑里透红,甚至是有点黑得发亮,这是浴场救生员的“本色”。
中午11时左右,浴场救生员赵淡祥爬上了3号瞭望台。海滨浴场没有树荫,也没有建筑物遮挡。赵淡祥坐在高椅上,只有头顶上的遮阳伞给他提供了一小块阴凉。“虽然遮阳伞能让我们免受太阳光直射,但是最近持续高温,根本挡不住太阳的热力,有的索性就把它撤了,风吹来还凉快些。新来的救生员有人被晒脱皮了。”赵淡祥说,浴场总共有40来个救生员,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渔民。他刚来当救生员那会儿,皮肤也被晒伤过,有过全身每一寸皮肤热到烧灼的难熬过程。“整个人火烫,就好像是从骨头里面往外热出来一样。”老赵说,这种烧灼的热,在每年7月开始,总会来上这么一阵子。现在一年年过来,算是适应了。
烧灼得难受,救生员们大都会拿芦荟膏全身上下抹一通,不管是不是管用。新的一层皮肤长出来,仍然是黝黑发亮。
记者注意到,赵淡祥穿着“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工作服,着一条黑色泳裤,全身裸露的皮肤已被晒成深棕色,“再过几天,脸部和手臂就会黑得发亮。”用赵师傅的话来形容,就成了“黑炭”。记者还注意到,救生员们统一佩戴黑色墨镜。“阳光太刺眼,眼睛睁不开啊!”
原以为遮阳伞下会凉快点,没想到爬上瞭望台后感觉更加闷热,所有露天的东西都被晒得滚烫,连椅子也是热烘烘的。记者在伞下坐了10来分钟,脑袋已经有些发晕,一股“暖流”盘旋在头部。“今天这样的天气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算很好了,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太阳并不是很烈,还有风。”赵淡祥说,他们需要经常从瞭望台上扑到海水中来来回回地活动,汗水和海水早就分不清了。
沙滩上,每隔10米左右就有一个瞭望台,共8个;每个瞭望点上配备4名救生员。瞭望台高架子上放置各种救生设备,有救生浮标、救生杆、救生圈等。
“客流量大时,我们会轮流执勤,浮在泡沫船上巡逻查看,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赵淡祥说,只要一坐到瞭望台的高椅上,神经就分分秒秒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懈怠。“游客多时连上个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生怕有什么闪失。我们早上7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现在正是旅游旺季,周五、周六、周日要加班到晚上9时许。”
跟记者聊着,赵淡祥胸上挂着的哨子不间断地吹响着。“低长一声,意为警告小孩子不要单独下海;短三声,那片海域不能游泳;急促哨,这是出事了。”突然间,他飞速往浪头处冲去。原来有一个小男孩被浪头打到,正在挣脱被打翻的救生圈。赵淡祥把小男孩拉了起来,并将救生圈完好地套在小男孩身上,并叮嘱大人没在身边时要注意安全。赵淡祥说,经常会碰到小孩游泳圈脱落、冲浪者被浪头打翻等情况,这个时候,救生员就会迅速从瞭望台上跳下,冲至水里,前往救援。
渔民出生的赵淡祥家住朱家尖南沙村,趁着休渔期考了救生员上岗证,54岁的他当临时救生员已经有10多年了,前年“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海上救生员。“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要时刻把游客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是赵淡祥从业10余年的最大心得。
“当了大半辈子渔民,靠海为生,对海有感情,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工作,虽然辛苦,也挺幸福。”赵淡祥说着,又冲到沙滩上去了。
- 如果你会游泳热心公益 杭州水上救生志愿队等你加盟
- 清凉夏天 遂昌首个水上乐园引游客纷至沓来
- 义乌17岁少年两次下水救人 他爸爸是个“救生员”
- 19楼有帖称 小区泳池把不会游泳的人聘来当救生员
- 杭州近160家小区泳池已备案 救生员素质参差不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