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 金华保卫战,24岁的邢承谟任国民革命军79师235团三营八连防毒排少尉排长,奉命守陶朱路(现金华东站)附近。
71年后,95岁的他躺在金华广福医院3楼病床上,讲起往事,忍不住抓过拐杖比划起来。旁边量血压的护士笑了:“血压一下子上去了。”
“当时国家太穷,只能靠拼命”
我家是曹宅大户,也算书香门第,父亲做生意,在我很小时就过世了,但家境还算殷实。
1942年,我随部队到前线,参加金华保卫战。我被分到八连,是预备队,
那是五月,天很热。
日军飞机天天来扔炸弹。有些百姓出门逃难,有些跑到北山上躲空袭——当时不像现在有防空洞,但有防空警报。白天的金华已是空城。
我当时守陶朱路,穿长袖军装,每天汗水湿好几身衣服。我们装备很差,日本人长钉皮靴,三八步枪,我们只有草鞋。没办法,国家太穷,只能靠拼命。
上战场前,我写了封遗书放在胸口——跟日本人打仗,打死的可能性太大。我在信上写好名字和家里住址,写明如果我被打死,请收尸的人通知家人。
然后,我再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老人说这个话的时候,边上护士正在量血压,她笑着说,一说打仗血压都上去了。
“枪一响才明白什么是死亡,是倒下不再起来,再不会笑也不会动,只能慢慢烂掉”
说实话,真正枪响时还是有点害怕——那是我第一次上战场。看到身边的弟兄跌倒就再也起不来,也不会笑了,也不会动了,也不会说话了,只能一点点臭掉烂掉,你就立刻明白死是什么意思。这和现在嘴巴上说说是两回事。
不过,没多久也就麻木了,到处是炮弹到处是子弹,真要死的,怕不怕都要死。
日本人飞机太厉害了,一次次轰炸,到处都在爆炸,几轮下来,我们100多人的连队只剩下19个人。没法子,只好朝西撤。
老人忽然安静下来,用手指比划了一个“19”。
此后在5月22日晚上,我们组织了一次反攻——你看都打成这样了,我们还是想反攻,当时就想,杀一个鬼子就少一个。
我们突然出现在日本人面前,一下子有了和他们面对面拼刺刀拼拳脚的机会。这我可不怕!我从小就爱习武,当初母亲让我去读军校,也是看我喜欢武术。
老人有点激动,从床边摸出跟拐杖,演示当年怎么练剑。
我双手掐住一个日本鬼子的脖子。他奋力想把我摔倒。我们就比摔跤。比摔跤他们吃亏啊——他们的鞋子好,但是重,没有我们穿草鞋的灵活。不过,我也不敢轻敌,这可不是放电视,当时杀个日本兵没那么容易。我使出浑身的力气,死死掐住他的脖子。那个日本人力气越来越小,最后瘫倒不动了。
说来也奇怪,枪林弹雨的,还和日本人面对面动拳脚,我却一点都没受伤。后来家里人都说是金华保佑了我。
那次反攻挺漂亮,但敌我军力还是差太多。我们还是奉命撤出金华到丽水集结。由于浙赣线被切断,当时要越过北山绕道到丽水。到了富阳,我才知道金华已经沦陷。我很担心在曹宅的母亲。直到一年后才和家里取得联系,那时兵荒马乱,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唉。
1976年,邢承谟被安排到曹宅农机厂当金工车间主任,一直到退休。他现在一个月有3000元退休工资。上世纪80年代,他还创建了黄埔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学校挺大了。
邢承谟平常在家爱练气功,爱拉二胡,但很少说抗战时的事。
他的一些老战友,生活非常艰苦。听说民政部出了文件,他很高兴,希望国家能给贫穷的战友一点帮助,让他们过得好一点。
邢承谟说:“金华保卫战,我所在的79师1500多人,最后活的不到200人。拼了命是为啥?还不是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
金华尚有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约60人
抗战口述史亟待抢救
根据金华市委统战部和关爱老兵志愿者的数据,金华尚有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约60人,都过了90岁,其中不少人生活困难。而且,这几年每年逝去约10人。金华民政局表示,现在尚未有原国民党老兵提出补助要求。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生导师龚剑锋表示,关心抗战老兵是对的,但必须要和时间赛跑,给健在老兵予以最大尊重,让他们安享晚年。
“现在社会上叫他们国民党老兵,不是很科学。其实,他们当年都是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去当兵,是参加当时的国家军队——国民革命军,保家卫国。”龚剑锋说。
还应重视对国民革命军抗日历史的挖掘和整理,比如金华保卫战的资料,在大陆很少,其一是战乱档案丢失,其二是过去对这块历史没有重视。
“现在能看到的资料,大部分都是些数字统计,这不利于历史的还原。不超过十年,这些老兵都将离世,抢救老兵口述史是非常急迫的事情。只有数据没有口述史,就无法还原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知道整个金华沦陷用了大概9天,大大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但是具体如何惨烈,需要口述史一点点去还原。”
(特别感谢永康不愿意署名的老兵志愿者对本文的贡献,感谢实习生张蓓和方子璇的帮助翻译方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