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昨天早上9点多,陈妈妈打开电脑,进入文一街小学校园网,发现第二批录取名单已经出来了,赶紧上去找自己孩子的名字。
“谢天谢地,我们终于被录取了!”陈妈妈说,急匆匆地奔到学校。学校正在装修,到处是工地,有一位老师在传达室值班,陈妈妈一说女儿的名字,老师就把通知书找出来递给了她。
到昨天为止,杭城绝大多数公办小学公布了第二批录取名单(有个别学校还需要单核、调剂、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名单尚未公布)。对很多家长来说,过去的1个多月,考验了他们最大限度的耐心。根据学校原定的招生计划,第一批录取名单在7月10日前就发布了;一表生要不要被调剂,学校要不要扩班,或者扩班额,这些在第二批录取名单中公布。
陈妈妈一直担心被调剂的事,最终没有发生。
“一表生”没被调剂
全部扩容解决
今年杭城公办小学报名,首次出现“一表生”爆棚现象,特别是文一街小学和星洲小学。第二批名单出炉后,所有家长都松了一口气——学校把“一表生”都接纳下来了。
文一街小学今年总共录取了353名学生。第一批名单,按照每班42人的规模,一共招收了249人(原来为252人,后有3个家庭的材料需要重新审核),迁户时间排到了2011年底。一表生全部录取后,学校将原来6个班扩到7个班,每班人数超过50人。
星洲小学接纳了全部的一表生。学校今年共招收6个班,第一批录取的学生一共291人,迁户时间在2012年底。这次“一表生”全部收下后,学校的班额达到了51人。除一表生以外的学生,全部调剂到周边小学。
采荷一小采荷校区今年招收6个班,每个班人数达到46人。今年超出的“一表生”大概有四、五十人,多出来的“一表生”,教育局在报名前就做出分流方案,学区内靠近采荷二小的孩子,分流到采荷二小。此外,采荷校区还有一部分“二表生”调剂到了采荷一小的钱江苑校区。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陈妈妈问传达室的那位老师:“今年扩不扩班?”这是她拿到通知书后,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她自己算了一下,加上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学校总共录取了353名学生,按照6个班的招生计划算,一个班的人数接近了60人。
老师说,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扩班。陈妈妈放下来的心,又提了起来,“一个班60个孩子,是不是疯了?”
陈妈妈说,他们买的房子,就在学校边上,走过去5分钟就到了,所以不想被调剂。“现在心里有点矛盾,这么多人一个班,听听都吓死了,孩子在这样的班级里,能得到多少关注?”
杭城有些小学
本地生源不足
记者发现,杭城公办小学当前存在一个两极分化现象,热点的小学本地生源越来越多,普通小学本地生源正在减少,外地生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杭州九莲小学离文一街小学不远,校长傅盈说,九莲小学所在的是老小区,周边的小学都很好,以前本地生流失比较多,学校每年招生,基本上一个班人数在35人左右。
今年这个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傅盈说,今年学校的一表生比去年增加了25%左右,“这得益于两个比较有利的举措,一是去年九莲小学成为文三教育集团的办学共同体,引入了文三小学的师资和管理团队;二是今年十三中成立了嘉绿苑校区,成为九莲小学的对口中学。”
在古荡小学,这几年的本地生源同样不足,去年大概是110人左右,今年估计在100人左右。学校今年招收4个班学生,空余下来的名额,全部给了外地学生。
在杭州老城区,本地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样存在。比如东园小学,今年招收5个班,本地生一共才80人,其余的都是外地生,给外地生的录取通知,要到8月16日才能发出。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了几年,去年学校也是5个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35人以内。
有校长分析,杭城一些公办小学本地生源不足,一是因为处于老小区,学校知名度不还够,在本地生源萎缩时,无法吸引新家长购买学区房;二是外地生源比例增长后,本地生家长纷纷外迁,寻找更好的学区房,导致热点小学学区生爆棚。
学龄儿童户口与父母户口、家庭住房(父母有房产的,以父母房产证为依据认定)三者一致,均在小学教育服务区内者为一表生。
- 乡村小学的坚守续 爱心义诊点亮160颗留守儿童的心
- 省校园足球夏令营在富阳市春江中心小学办举行
- 游泳安全问题严峻 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40%是溺水
- 浙江树人大学支教队伍走进中洲镇中心小学
- 小学生暑期参加志愿服务 端杯“清凉”送路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