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当时全国有50多名党员。其中,浙江籍党员就有7名。他们分别是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沈玄庐(浙江萧山人)、俞秀松(浙江诸暨人)、施存统( 浙江金华人)、沈雁冰(浙江桐乡人)、邵力子(浙江绍兴人)和沈泽民(浙江桐乡人)。
浙江在线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浙江籍党员不仅所占比例大,而且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各个阶段都作出了巨大贡献,还创造了多个建党历程中的“第一”。其中,有数位浙籍党员本有机会参加一大会议,却因为各种原因与历史抱憾擦肩。
中共早期组织有58名成员
其中浙江人有7位
1921年元旦,一起事件在上海滩石破天惊。
当天,十多位年轻人分成几拨,向路人散发了贺年片。这个贺年片跟以往的有些不一样,卡片的正面印着的是“恭贺新禧”,可背面却印着共产党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二天,上海人到处都在讲“不得了了,共产党来了,共产主义来了”。
复旦大学教授丁淦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群年轻人就是陈独秀建立的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他们采用这种方式向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此时,距离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还有半年时间。这群年轻人选择在新年的第一天,用这句振奋人心的口号,给黑暗中奋斗的人们以鼓舞。
浙江在线记者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所著《浙江先进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一书里找到了关于这个研究会的介绍。
1920年2月,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秘密从北京迁移上海,李大钊在护送他到天津的途中,两人商讨了在中国建党的问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从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了建党活动。
陈独秀在上海建党的第一步就是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先后参加这个研究会的一共有20多人,其中,浙江籍人士占了一半以上。
实际上,这个组织对外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而对内就叫“共产党”,研究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酝酿建党。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遣全权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华酝酿建党,浙江诸暨人俞秀松就成了陈独秀与维经斯基的主要联络人和助手。
两个月后,在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寓所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了。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林平表示,在一大召开以前,上海共产党组织有党员15人,其中浙籍知识分子就有陈望道、邵力子、俞秀松、施存统、沈雁冰、沈泽民、沈玄庐等7人,在各省市中人数名列第一。另据最新的党史研究成果,在一大召开前,全国各地共有党员58名,从籍贯来看,浙江有7人,仅次于湖南和湖北。
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后,这些浙籍党员继续忙于建立全国性党组织的工作,并为中共一大的举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早期组织有58名成员中浙江人有7位
俞秀松“一个人承担了上海党组织的全部工作”
施存统和陈望道与中共一大“抱憾擦肩”
在嘉兴南湖革命历史纪念馆二层的展厅中,有一张俞秀松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文质彬彬。这位出生于诸暨的年轻人,不仅是陈独秀的得力助手,还是当时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最年轻成员。
据《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一书记载,上海党组织成立后,陈独秀不久就被委派负责除上海以外的全国4个大城市的建党工作,其他的成员也都分赴外地和海外建党,因此俞秀松“作为上海党的领导成员之一”,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上一个人承担了上海党组织的全部工作”。
此外,金华人施存统在1920年6月乘船赴日本后,陈独秀又指定施存统为旅日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萧山人沈玄庐还参与了广州共产党组织的建党工作。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在即。各地党组织在接到上海方面的开会通知后,都推选了出席会议的代表,后来出席会议的代表一共有13人。
那么,为什么浙江籍先进知识分子为建党做出了重要贡献,却没有人参加一大呢?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曾林平曾撰文专门分析。当时,在一大召开前,先后参加上海、广州、旅日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浙江先进分子共7人: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邵力子、沈玄庐、沈雁冰、沈泽民。
这7人中,俞秀松正在苏俄出席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沈玄庐正在萧山发动农民运动;沈雁冰和沈泽民在1921年上半年才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邵力子加入党组织后,由于特殊身份,本来就很少参加党组织活动,加上工作繁忙,没能参加一大。
除了上述5人外,施存统和陈望道本来是有机会参加中共一大的。施存统作为旅日党组织负责人,完全有资格出席一大,但由于他当时正忙于考试,另一方面周佛海已多年没有回国,他就把出席中共一大的机会让给了周佛海。也有一种说法是,施存统是因为与日本社会主义者接触,被日本警方严密监视,导致无法脱身,只能派周佛海出席一大。
陈望道是上海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也曾被推选为上海党组织的一大代表,但因为对陈独秀的个性和作风不太认同,而最终没有出席。
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
浙籍党员创造建党历程中多个“第一”
他们的贡献不能被忘记
在整个建党历程中,浙江籍党员先进分子还创造了多个“第一”。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中,记者看到一本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国内第一个中文译本,它的翻译者就是义乌人陈望道。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里,还专门展出了他在义乌分水塘村一间破旧柴草棚中艰苦翻译的情景。
萧山衙前镇是中共早期党组织成员沈玄庐的家乡,现在有一座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发生在1921年4月的衙前农民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史上农民运动的先河,这也是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它的发动者就是沈玄庐。
在上海共产党组织建立后,作为组织最年轻成员的俞秀松,被委派负责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并担任书记,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团组织(临时团中央)的书记。
此外,据嘉兴市档案局的资料,桐乡乌镇人沈雁冰和沈泽民还是中共党内最早的兄弟党员。在党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兄弟党员,比如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陈延年和陈乔年,但沈雁冰和沈泽民是最早的兄弟党员,他们的入党时间分别是1920年10月和1921年初。
最后,金华人施存统还是旅日中共发起组的创立者,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正式开幕,施存统当选为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在《浙江先进分子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一书序论中表示,浙江先进分子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爱国运动,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发动工农运动,从创建党的早期组织到中共一大召开,几乎在每一个重要的阶段和时刻,浙江先进分子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们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贡献,是浙江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他们的贡献更不能被忘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