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最后一天,走进德清雷甸镇双溪村的连菊家庭农场,草莓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村民佘连初在草莓田间来来回回,除草、浇水、检查植株,脸上满是笑容:一年的守望没有落空,农场结满了“硕果”。
双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的变化,佘连初也全都看在眼里:石板铺成的步道绕了双溪河一圈,这几天天气暖和,河岸边播撒的草籽即使在冬日里也开始破土生长;三轮车、水车、轧稻机等老物件都被修葺一新,装饰在路边的绿化带里;灰砖砌成围墙,酒坛当做花瓶,乡土味道被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
远的不说,佘连初所居住的佘杨组自然村里,藤蔓缠绕的旧水塔嵌于古树之中,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阳光透过交错的枝桠投向地面,呈现斑驳的光影。环绕水塔、面朝鱼漾的地方,步道、休息长廊也已经全数建好,成了家门口的人气公园。甚至连他的农场都刷白墙面,换上了崭新门头。
今年11月,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公布的2017年度“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中,双溪村榜上有名。越来越美的乡村环境,人与自然越加和谐的乡村氛围,让佘连初发展农场休闲旅游的想法愈发明晰起来:“之前不是没有尝试过,我们农场也推出过采摘游,但是村里环境一般、风景不美,客人来了也停留不了多久。除了熟客,很少有人上门。”
最终,佘连初只也能叫停了采摘活动,回归原来的经营方式:自己采摘、出外吆喝、统一出售。“现在,村庄清新自然美丽,平时经常有县城的人过来走走看看,农场采摘、休闲亲子活动肯定不愁市场。”佘连初说,几个月来,他完善了农场的基础设施,修了路,搭起休闲长廊,还参加了培训,了解农业发展趋势,学习休闲农业管理模式。
而他的行动,也正与村里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带动美丽经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三产融合,实现种养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补足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农业效益低等短板。
明天,连菊家庭农场就要迈进第七个年头,按照计划,用连栋大棚代替现在的单栋大棚后,开展采摘业务后,他们也将跨出转型升级的一大步。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不仅是佘连初,双溪村的村民们都期待着,脚下的土地能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