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5次入朝寻找 他要把父亲带回家
2020年10月26日 05:18:0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俞任飞

  布置简陋的房间里,一个圆脸的年轻人面色如铁,鲜血伴随着痛苦的呻吟汩汩而出,染得身下的床单一片血污,几个医护人员束手无策……金志建脑海中,不断浮现父亲的最后一刻。

  69岁的金华人金志建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金汝连,只在64年前,听父亲的战友聊起过他的生前。这一幕,鲜活得就像是他亲眼所见。

  1951年,金汝连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彼时金志建尚在娘胎中。从2013年起,他循着父亲当年的去路,5次入朝寻亲。

  小时候,他对父亲只有“英雄”的模糊概念;如今,他渴望带父亲魂归故里。

  从有记忆起就想知道

  爸爸去哪儿了

  从有记忆起,金志建就一直想找寻父亲的下落。

  童年,见到别人家孩子骑在父亲肩上,金志建总爱问奶奶:“爸爸去哪儿了?”除了得知父亲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奶奶也讲不出更多答案。

  金汝连是家里的独子。村里老人还记得,作为民兵连长,热血的金汝连几次主动报名参军,最终应征入伍。1951年,金汝连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出国作战。

  两年之后,金汝连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随噩耗一起寄到的,还有一只木盒——里面装着一张照片,一本烈士证,还有一枚奖章,这是父亲留给金志建的遗物。

  在一寸见方的黑白相片上,金志建头一回见着父亲,圆圆的脸,抿着嘴巴,戴着军帽。

  5岁那年,金志建家里迎来了父亲生前的战友。“那时我才知道,父亲是部队的炮兵班长,牺牲在1953年夏季战役的最后几场战斗里。”

  1953年5月,为了尽快促成停战谈判,志愿军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仅攻占883.7高地,金汝连所在的543团就伤亡严重,7连两个加强排经过连续冲击,最后只剩7人。

  金志建不知道父亲的最后一仗在哪里打,只晓得他被敌军炮火击中,腿部重伤,不治身亡。临终前他委托战友,在战争结束后帮着照顾好家人。

  那以后,金志建常常看到奶奶偷偷捧着父亲的烈士证,一边念叨,一边流泪。

  过去,奶奶也会偶尔抱怨,父亲这一去未曾留下半点音信;没懂事前,金志建也有过相同感受,觉得父亲抛妻弃子,让自己从小没了父爱。长大后,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他开始为有这样的父亲自豪。

  工作后,金志建多次打过申请,想去朝鲜寻亲,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成行。1988年,病重的奶奶把他叫到床前:“有机会,你一定要去朝鲜找到父亲的坟墓,带他回家。”奶奶的心愿,重重地交到了金志建手里。

  “找回”父亲成了他后半生的唯一心结。

  让每一位没能回家的先辈

  感受到来自故土的温暖

  2013年,金志建退休,他再次谋划去朝鲜的寻亲之旅。

  一年后,他跟着旅行团第一次去了朝鲜。“路上我就看到好多烈士陵园,但旅行团管理严格,一路也不让自由活动。”6天时间,他只能在车上目送一座座烈士墓。有一种强烈预感,他觉得父亲就在其中。

  2017年,金志建辗转结识了四川籍志愿军家属康明。经康明介绍,金志建加入“志愿者烈士后代群”,400多位群友大多年逾七十,都憋着一口气,想在朝鲜找到自己的亲人。

  金志建查过档案,薄薄的一张纸上,记着他父亲最后的牺牲地点:现今位于“三八线”东端的江原道杨口郡。但因各种原因,该地区的烈士陵园一直未对外开放。他的愿望落了空。

  转念一想,金志建还是报上2018年3月出发的寻亲团。“我父亲的战友当年说过,父亲是撤离到了到后方,才因伤重不治。”

  “志愿军战士都是我的亲人,那里是他们战斗过的地方,我应该去看看他们。”于是,来自全国30多人的寻亲团在丹东集合,坐上开往平壤的大巴。有那么一瞬间,金志建觉得自己和父亲有了心灵上的联结。

  去各地陵园的路不好走,一到下雨,车子只能在泥地里艰难挪动。每天上午9点动身,下午少说也要4点才返程,除了中午吃些干粮,稍作休息,金志建所有的时间都耗在了陵园里。

  很多陵园野草蔓芜,成千上百个合葬墓由山脚绵延而上排列着。金志建眼见一位比他还大不少的老人就地扑倒在一座墓前,嚎啕声断断续续,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每一个合葬墓前,都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少则几十人,多则刻着上千名志愿军士兵的名字。清扫,祭拜,比对,拍照,再详细核实,这是每一个寻亲者的流程。

  除了换洗的衣裤,金志建硕大的行李箱里,只装进了香花和锡纸。“能多祭拜一位,就多祭拜一位。”这里葬着的志愿军战士牺牲时多数还很年轻,甚至没能留下子女。金志建说,寻亲团想让这些永远没能回家的先辈,感受到来自故土的温暖,为此,寻亲团内还有人甚至背来了家乡的苹果,“一袋几十斤,看着都沉。”

  每祭拜过一个坟包,金志建也会悄悄说上一句,“如果见到我爸,记得和他说一声,他儿子来看他了。”这是他唯一的私念。

  既是寻亲者也是志愿者

  他希望下一趟能找到爸爸

  从2018年起,金志建已经陆续4次前往朝鲜。每一次发起报名,他总赶着去登记。在近十座陵园、上万座墓堆前,他曾仔细寻觅过父亲的名字。

  2019年10月,寻亲团第四次动身时,同行中有位年纪相仿,来自青岛的团友。他是首次参团,在行程中的第二座陵园里,就找到了自己的大伯。牺牲的大伯没有子女,寻亲是家里长辈传了两代的愿望。眼见着这位团友虔诚地捧起墓上的一抔泥土,装进包裹里,准备带回国。金志建说不出话来。

  寻亲团里的成员既是寻亲者,也是志愿者。

  上一回的朝鲜寻亲之行时,在平壤城东的江东郡烈士园里,金志建意外发现3位金华籍志愿军烈士墓。“比对完烈士碑上的名字,回到酒店,再从中华英烈网里查找详细信息。”最终,金志建确定了3位来自兰溪、婺城区罗埠镇和义乌的烈士——章明仂、郑正春、黄茂和。

  回国之后,金志建往这三个地方跑了好几趟。其他两位老人的后辈没有下落,只有在罗埠镇里,他找到了郑正春的弟弟。70岁的老人得知消息,激动地握着金志建的手,喊着要和他一起去朝鲜扫墓。

  因为疫情,原定今年年后出发的寻亲团未能成行。金志建和群友商量着,明年一定要出发。

  “前几天我收到消息,过去未开放的陵园,今后通过申请,也能参观了。”他希冀着,下一趟能找回自己的父亲。

  金志建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找到自己的父亲。但他下过决心,即便自己未能实现,这份未竟的愿望,也要一直传递下去。

标签: 责任编辑: 张小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5次入朝寻找 他要把父亲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