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裘小玲
浙江在线09月20日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台湾网专访了中共浙江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裘小玲。裘主任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浙台两地交流合作呈现整体推进的态势,通过我们努力的工作和服务,一定会积极促进浙台两地的交流合作和发展。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在开展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中的总体情况如何?有哪些特色和成效?
裘小玲:十六大以来,浙江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发挥本省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与台湾的交流交往,取得了明显成效,浙台两地交流合作呈现整体推进的态势。近五年来,我省已接待来浙探亲、旅游、经商等台胞总数超过200万人次;接待来浙参访的台湾重要交流团组916个,4314人次;组织我省赴台交流团组1412个,9736人次。
随着浙台两地交流的日益频繁,呈现出“宽领域、多层面,深层次,整体推进,蓬勃发展”的特点。目前,我省与台湾已经在经贸、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旅游、民间信仰、农业等各个领域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台湾文化界、知识界、妇女界、产业界、佛教界等各界各行业的友好人士建立了深厚友谊,可以说,浙台两地交流合作是百花齐放,整体发展。
记者:您认为浙江省在开展与台湾的交流合作中有哪些好的措施和做法?
裘小玲:十六大以来,扩大浙台交流合作方面我省主要的做法有:
一是积极贯彻中央各项涉台政策,全面落实胡连会达成的共识。2005年胡连会后,我省各级台办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抓好各项惠台政策的落实工作,如海关、农业、商贸等部门,为扩大台湾农产品和水产品在浙江的销售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全省各地医院为方便台胞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各地台办及旅游部门研商如何为促进我省居民赴台湾旅游做准备等等。随着中央一系列对台政策的落实,深化了浙台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发挥浙江优势,推进浙台交流。浙江省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习俗相同,两地交流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是浙江省的去台人员、去台人员亲属数量居大陆第一,迄今在台二、三代的浙籍大陆亲属达到近百万人;同时,浙江位于“长三角”南翼,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活跃;再次,浙江是个文化大省,素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有“书圣佛国、文物之邦”的美誉。在两地交流中,我们充分发挥浙江在历史、人文、宗教、旅游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在乡情、亲情、同胞情上做好文章,从旅台浙江同乡会,到在台的浙江籍各界知名人士,都与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我们还注重做好招台商、安台商、服务台商的工作,吸引了大批台湾企业到浙江来投资发展,使两地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再就是利用文化优势促进浙台交流,比如说我们近年来推动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昆剧团等赴台演出,开展了两地书画、图书、博物馆交流,促成了宁波竹根雕、海宁彩灯、平湖西瓜灯、东阳木雕、青田石雕等民间艺术赴台交流,举办了海峡两岸《富春山居图》圆合、越文化研讨会、济公文化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效果良好。
三是建立对口交流机制,促进浙台合作。我省在教育、文化、宗教、农业、出版、工会、青联、妇联等领域与台湾相关单位达成了一系列交流协议,建立了对口交流机制,浙台两地交流交往已经形成机制化、稳定化、长期化的局面。比如浙江大学与台湾清华大学、成功大学、辅仁大学等都建立了紧密交流合作关系,浙江省总工会与台湾苗栗县工会每年都有稳定的互访合作;又如杭州灵隐寺与台湾中台禅寺结为同源禅寺、西湖与日月潭结盟等等,我们搭建了这些长期稳定的民间交流管道,对促进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记者:您对于未来两地交流合作的前景与展望有什么看法?
裘小玲: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两地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和人员交流往来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强交流合作,发展两岸关系是浙台两地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虽然,两地交流与合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我们努力的工作和服务,一定会积极促进浙台两地的交流合作和发展。我省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将始终为在浙江的台胞、台商、台生办好事、做实事,切实帮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还要尽可能多地组织我省的各类团组到台湾参访交流,同时邀请更多的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投资、创业,开展各种交流合作活动。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两岸同胞的携手努力下,浙台两地的交流合作一定会愈加热络,两地关系会愈加紧密。(齐晓靖)
裘小玲简历:
现任浙江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1978.03-1982.01浙江理工大学(原浙江丝绸工学院)学习
1982.02-1996.06浙江省轻工业厅干部、处长助理、副处长、处长
1996.06-2000.04浙江省轻纺集团副总经理、浙江省轻纺行业办副主任
2000.04-2003.07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
2003.07--现任职